赴胶东五县市学习考察农业产业化的考察报告(2)
5月6日—10日,带领各乡镇乡镇长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赴潍坊市的寿光、临朐、安丘,烟台市的莱阳、莱州进行了为期5天的参观学习。考察学习中,大家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倍受启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莱州市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以“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规模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现在,已培训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转移培训率达到80%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构筑网络,落实责任。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组建了劳动就业、农业科技、远程教育和职工教育4个培训集团,设立了18个培训中心、60个培训基地,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服务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培训集团、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之间,层层落实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采取“上级支持一点、财政拨付一点,部门自筹一点,培训基地收一点”的办法,落实了培训经费,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该市紧紧依托4大培训集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建立各类实习示范场56个,1710名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其中,职工教育培训集团组织企业职工有的放矢的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使3.2万名职工得到了相关培训。同时,为保证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下,该市坚持对初次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后再培训,推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择业领域和工资待遇都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取消***的就业限制。为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社会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行办法》等政策,努力实现“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的区别,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的限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机制;取消“临时工”、“***”身份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对就业的限制,建立劳动者凭技能和本领就业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入托、求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一定技能与投资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向市区、园区和中心镇转移。同时规定,凡参加“两转三学”培训的学员,持《学员卡》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的,实行“三免费”,即: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免费接受职业指导和办理就业手续;外出务工的,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逐步形成领域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格局。为实现充分就业、生活富足、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