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拜考察期间,我们都很奇怪:街上很少看到警察;码头上的货物随地摆放,没有围墙,也没有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听当地华人介绍,在迪拜治安和刑事案件都非常少,小偷小摸的现象几乎没有,“世界最安全的沙漠城市”的美誉名副其实。迪拜如此好的治安环境与其严厉的法律制度和宗教教规分不开。
迪拜实行法律和宗教教规“双轨”制,如果你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根据法律条款和教规的规定,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处。比如如果你偷盗人家的东西,一旦被发现,可就没有像在中国那么幸运(关几天就出来)了,你哪只手偷盗的,就要斩掉那只手,让你痛不欲生。虽然在迪拜一些特定场合允许你喝酒,但是千万不能喝多了打架闹事,否则不仅要坐牢,还要遭受鞭刑,打得你皮开肉绽,终生难忘。看来,严厉的制度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而相反,太宽松的制度没准就是在害你!
近几年,国内企业在迪拜贸易、投资的日益增多。迪拜有一座“中国城”,是中国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国商品集散中心。1.2公里的建筑的外型宛如一条中华巨龙,被当地人称之为“龙城”。我市与迪拜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经贸往来。在迪拜期间,我们冒着40度以上的高温走访了诸暨籍商人和企业家,考察了迪拜的部分商贸市场。凑巧的是,这次我碰到了两个熟人。一个是原梅岭针织厂厂长、现达亨控股集团董事长何先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给我们加工过订单,是合作伙伴;一个是原二轻针织厂厂长、现金人贸易公司董事长金汉良。这样,加上新兴针织的傅月英,80年代我们国有企业(富润)、集体企业(二轻)、街道企业(新兴)、乡镇企业(梅岭)搞针织的几个负责人在国外聚到了一起,很富戏剧色彩。可能由于体制的不同,他们走出国门的步子比我们早,在迪拜和南非已经创业多年,前店后仓(前面商店,后面仓库),外店内厂(国外商店,国内工厂)。多年艰辛运作,多年历练,生意红火,生活富足,在国外游刃有余。想想我们自己走过的路,正应了国企老前辈冯根生前些天在从业60周年上的一句感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该出手时难出手啊”。
三、历史正在创造中
在迪拜街头,有两条标语发人深省:一条是迪拜现任酋长穆罕默德给市民的一句勉励话:“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另一条则是:“历史正在创造中”。迪拜确实是一个勇于开拓、创新的国家。为了弥补海岸线短的不足,迪拜通过人造“棕榈岛”、挖掘人工河将海水引入城市等方法,将海岸线由66公里延展到了1500公里,新国王表示在数年内人口要达到1000万。回国前,王市长把我们召拢开了一个如何找结合点,如何探索诸暨企业发展经验的拓展座谈会,认为这种创造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面对国内宏观调控严峻,资源能源紧缺,人力成本上升,“走出去”,到境外去拓展经营,寻找发展路径,也许不失为一种机遇。迪拜创造者拉希德在《我的构想》一书中说:如今是新经济时代,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要防止醒得迟、行得慢;要做就做第一,跟在别人后面做是永远无法超越、也无法被人记住的。而同时,在面对暂时的困难时,我们也要像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一样,“无论遭遇什么事情,都记得微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短短一周多点时间的考察,感触、启发良多,开阔了视野。回国后一到公司,就向集团管理层通报了考察情况,并引伸研究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会后还专门发了文件,准备组织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到迪拜考察,谋求逆境求生的新路径。感受了异国的精彩,看了人家的成功,最后还是得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用心血和汗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