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也是辩正统一的。“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二 、我们高校应做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先行者
我们作为一所在中小城市办学、中等规模办学和以教学型为主的高校,在我国教育大发展、教育大竞争、教育大改革的时期,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眼于更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河南新崛起、新跨越服务。
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党的几代领导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确立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探求和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一切从实际工作出发,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要重实效,避免假大空。求真务实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作为我们学校就应该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学生实际,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的力度,多出名师,拓宽办学途径,借鉴外地办学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校情况的办学之路。
2、落实、完善教师聘任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最大潜能。完善教师聘任制是落实人才强校、“双百工程”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内在规律的教师管理制度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学校以进行了第二次聘任,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引起了部分老师的重视,但从真正的聘任制意义上来讲,仍然是形式的多、内容的少。我们应以改革的精神把教师聘任制完善好、实施好,关键是要全面、正确把握教师聘任制的丰富内涵。高校教师聘任制是在高校和教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以聘任合同的形式把岗位设置、任职条件、招聘过程、任用管理、争议处理等环节,同高校和教师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组合形成的教师任用和管理体制体系。
4、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扩大学校的知名度。随着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应把毕业生分配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在思想观念、人力物力的投入、机构的建制、就业培训和就业渠道等方面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首先改变高等学校只管培养不管就业的旧观念,把平时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与就业联系起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应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把职业培训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设立专项资金,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指导教师要选任那些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担任。第三、就业指导不能只局限于应聘技巧、公关礼仪、职场生涯等一些外在的东西的指导,应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掌握一技之长和利用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上下功夫。比如针对法学专业可以进行模拟法庭训练、行政管理专业可以进行办公自动化、文字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第四、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一方面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培训,训练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锻炼心理素质,熟悉工作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就业基地的建立也可以给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最终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统筹安排,有序进行,既科学又有针对性。
5、确立育人为本观念,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新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充分体现了学校以育人为本的宗旨。首先在高校整个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就应该以育人为主线。以育人为主线就必须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其次,教育学生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清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认清自己的实力,更好的为自己定位,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目标。
总之,我们高校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为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的倡导者和落实者 ,因为高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地方,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应该首先得到发扬和贯彻。无论是在教学、管理还是学校的发展等方面,都应摒弃陈旧观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吸收新东西,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终才能推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