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工作计划 > 机关工作计划 >

2008年省级文化建设工作计划思路(2)

2008-08-21 
九是对外文化交流促进工程。以加快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拓宽交流的渠道和领域,构建多级、多层面对外文化合作框架。重点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产品出口两个方面实施“走出去”工程。一是在中俄
四是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效果。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履行文化行政部门在公共文化设施规划、资金投入、服务内容、方式方法、队伍建设、管理利用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以扎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广惠民众的效果。结合我省实际,完善对各地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考核和评估体系,推进全国和省级文化创建系列活动,如全国及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特色艺术之乡评选命名,第二次全国文化馆(群艺馆)评估定级,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和全国社区文化优秀辅导员评选命名,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评选命名等活动,以之为手段促进文化服务单位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效应。

三、按照把我省建设成为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省的要求,全面推进十项文化工程

2006年召开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我省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十大先进文化艺术工程”、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十大公共文化设施”。这一系列决策,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我省建设成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省的决心和力度。为逐步推进全省文化系统各项任务的落实,2007年将着力推进以下十项工程建设:

一是文化精品生产工程。继续选拔推荐1至2台代表性剧目参与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竞评,精心打磨已入选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剧目,以最好的质量参与文华大奖角逐。深入实施“我省艺术创作源头工程”,抓住剧本和人才两个“拳头”,着重在完善措施、拓展内涵、延伸功能三个环节上有新的突破,以实现多出精品剧目、多出优秀人才的根本目标。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创作完成一批具有民族史诗性质的,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优秀美术作品。

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图书馆新馆的全面开放进程。抓紧推进新美术馆、博物院二期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大剧院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包括数字博物馆)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立项。积极做好省戏剧学校新校区的立项和筹建工作。开展省少儿图书馆的前期筹建工作。积极推进各地公共文化标志性设施建设,争取各市县能够新上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使全省文化设施再上一个台阶。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以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乡镇文化站长和文艺骨干轮训工程、“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全面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根据省政府三年建设规划要求,2007年再建或改、扩建一批无房和不达标乡镇文化站。推广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试点经验,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创新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文化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发展的能力,激发乡镇文化站的生机与活力。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具体标准,评选命名首批省文化先进乡镇。

四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现代化的手段,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共享工程”省中心资源建设及市县级分中心、乡镇和农村行政村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网站性能,开展社会服务,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推进基层服务点覆盖城市街道、社区及农村乡、镇、村。积极推进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不断丰富基层文化创建活动的内涵和档次。

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实施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保护的督查和管理,做好名人故居、古民居、古陵墓石刻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保护。通过举办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暨省第三届文物节,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健全各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充实文物执法力量,推行文物执法责任制,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做好《省考古发掘暂行管理办法》的起草与调研工作。重视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基础建设。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整合利用省内各市博物馆的特色藏品,积极策划并办好《历史的回顾--省馆藏精品系列展览》。实施“驶向文保现场的流动文物医院”项目,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留存历史记忆与传统特色。

进一步宣传贯彻《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促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提高。制定科学保护规划,建立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传承工作。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织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好《昆曲学》项目课题规划及编纂工作。

六是文化理论创新工程。2007年将加大文化理论创新工程的推进力度和工作进度,广泛发动全省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以 “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理论研究,突出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并将研究成果汇集为和谐文化研究理论专著和调研论文汇编,不断促进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走出富有我省特色的文化创新之路。

七是文化市场示范工程。以繁荣和发展为目标,积极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模式。2007年通过实施我省正版音像市场网络体系工程、我省网吧行业提升计划、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联动工程、全省民营表演团体状况调研及优秀剧节目调演几大项目,不断优化市场结构,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走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繁荣发展之路。积极巩固和发展沪宁沿线音像示范区建设的成果,指导各市搞好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管理试点,力争在音像、演出、网吧、娱乐市场管理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强化农村文化市场培育、引导和管理,加强农村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防止“黄、赌、毒”“黑网吧”及封建迷信活动向农村转移、扩散,危害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八是文化产业引导工程。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我省已明确提出,今后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省GDP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并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通过积极订规划、提建议、搭平台、做研究、搞培训、抓管理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文化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全面推动和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认真研究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和文化产业政策,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拓展、巩固和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主要内容有:拟订《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制定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2007年度申报指南;组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评审专家库,确定首批政府引导资金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研究起草鼓励江苏省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拟定全省动漫产业园区的发展布局规划;评选、命名江苏省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整合省内电影院线,壮大提升我省院线竞争力。

九是对外文化交流促进工程。以加快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拓宽交流的渠道和领域,构建多级、多层面对外文化合作框架。重点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产品出口两个方面实施“走出去”工程。一是在中俄、中意、中日、中德国家年(友好年、国民年、文化年)的范围内,策划组织举办“文化周”主题宣传和交流行动。二是重点扶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我省文化产品的出口,推动青春版《牡丹亭》3COME文档频道、博物院文物展、杂技团、工艺美术精品展等各类文化艺术品牌项目走出国门,并使之向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转变。三是继续开展“中国画画世界”活动。组织画家赴法国、希腊、西班牙等国家写生创作。四是加强港澳台文化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民族团结和人心回归。以香港回归10周年为契机,推动省演艺集团《桃花扇》等项目赴港交流。四是与各地协调配合,办好“第九届亚洲艺术节”、“中国爵士音乐节”、“中国太湖国际民乐节”、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一系列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树立我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国际形象。

十是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全省文化系统拔尖人才库,积极宣传推荐文化艺术拔尖人才,提高社会知名度,努力造就一批文化艺术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队伍培训,强化对全省基层文化站长和基层文艺骨干的全面培训,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干劲足的农村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队伍;启动已列入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的“艺术名家工程”和“我省美术名家工程”,向全国推出“名片式”艺术名家代表;重点办好省戏校少儿“京剧班”,做强品牌专业;加强对文化、文物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及文化产业等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文化管理和文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