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志愿者”向突击队反映,在安县沸水镇救助安置点的高川英才学校的在沸水初中复课。由于高川镇受灾严重,全镇整体转移
三、爱心滚滚义工魂 豪气满怀特区容
此次活动,虽然很辛苦,但效果都出乎每一个突击队成员的意料。来四川之前,大家都没有太大把握——毕竟是灾区,毕竟有些情况还没有实地了解。担心达不到效果,担心好心办坏事等等。但现在看来,我们的活动是成功了。
这里有团区委的正确领导,也有突击队成员默契配合甘于奉献因素。
此次我们的突击队成员,可以说是各有特长,都算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性格也有很大差别。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为了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搭建深川两地孩子的爱心桥梁。
正因如此,大家能够相互配合相互理解。领队郭流昌自踏上四川这块土地以来,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队员的安全、活动的效果、尺度的把握、行程的安排……没有一样不装在心里;副领队李坚强,有着丰富的户外活动经验,作为实地考察的先遣队员,他走的路、睡帐篷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但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部队”到达之前,他得知附近的一个镇缺少蔬菜,就联系朋友,买了一车蔬菜,开车送到灾区;丘仕达,平时寡言少语,但一见到孩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每次都是他最先和孩子们沟通,打开我们与孩子们的话题。在对外协调上,他也是那么出色,物资的转运、当地志愿者组织的沟通,都有他的汗水与精力;李永智,在出发之前,连夜买了一步笔记本电脑,要捐给灾区小学,并坚持不让透露姓名,河清小学的校长接受捐赠时,非常高兴,说他们真的是很急需一台电脑。每次在捐赠现场,李永智那充满爱意的眼神,都让人难忘。
第四部分 几点感想
一、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为探索一条对灾区青少年长效心理辅导之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援助期与援助期过后的落差,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长效心理辅导
正如安县教体局张副局长所说:此时,正处在援建期,各地的物资和志愿者齐聚灾区,孩子们每天都被幸福和新鲜感包围着。可当志愿者走了,当援建期过了,当学校回复正常教学了,孩子们会不会还保持者这种精神状态,他们真的能摆脱地震的阴影?就很难说了。所以,有必要探索一条长效的心理辅导之路。
(二)灾后留守少年的增多,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长效心理辅导
我们在沸水走访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个家庭: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多年,攒了些钱,回到家,刚刚盖起了二层小楼,然而,一场地震,楼没有了。夫妻俩不得不再次背起行囊,外出打工。由于地震,一些地方出台了照顾灾区劳务工的政策,很多灾区的农民家庭选择了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少年的增加。这就有必要探索一条对青少年的长效心理辅导之路,以便留守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孩子们的依赖感,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长效心理辅导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们临走时,许多孩子都围着我们,向我们要通信地址、通讯方式,并一遍一遍地问我们,还会不会再来。我们相信,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而非物质上的依赖,比起我们这次捐赠的书包文具,孩子们对我们带来的卡片兴趣更浓,这说明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有必要探索一条对青少年的长效心理辅导之路。
二、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为两地同龄人之间的双向心理救助,是一种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
因为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向同龄人敞开。在沸水镇,我们与沸水初中初三的班主任交谈的过程中,感触很深。她说:对于心理辅导这方面,很多人注重的是小学生,其实初中生的心理辅导更加有必要。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们认为他已经长大了,有些便放手不管。他们自己也不愿意主动和老师、家长们沟通了。可他们恰恰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这时候,如果在两地青少年之间建立起一种健康的沟通方式,是实现双向心理救助的很好办法。
三、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为我们已经为同龄人长效双向心理救助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一)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为这种模式的运作提供了基础
此次我们带回回信225封,所有到了捐赠现场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写了回信,今日,我们又收到消息,说沸水的孩子们已经通过电话联系了深圳的孩子们。
(二)学校的积极配合为这种模式的运作提供了保障
此次我们实地捐赠的两家学校,都表示这种模式很好,也相信这种模式的效果会很好。并表示愿意在两地孩子的互动上建立长期的沟通,在孩子互动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老师之间的互动。
(三)我们的后续部署,可以为这种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这次我们带回的回信,我们将亲自送到指定的学生手中,并组织心理专家,指导学生们回信,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组织一系列主题班会、演讲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们谈交往感受、体会。具体方案还在酝酿中。
第五部分 几点启示
一、在救援工作中,要把概念性救援与实际救援化分清楚
在我们到成都的第一天,我们与“沸腾志愿者”组织驻当地的负责人交谈。得知在物质上,灾区孩子们并不是特别需要书包,反倒是当时地震时,很多学生没来得及穿鞋。当我们表示认捐鞋的时候,那位负责人又立刻拿出一个单子,上面有沸水中学需要鞋的学生的尺码,而这批鞋,也非常受学校师生的欢迎。
在我们实地考察中也发现,学校在救援物资方面,大部分都很全,反倒是学校里最应该看到也是最常见的粉笔,始终无任何单位想到捐赠。为此我们想到,在救援工作中,应把要援助的概念性的东西变成切实可行的东西。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底数要明;操作方面要有切入点;切入点要小、巧、可操作性强;行为要有效。
二、与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对志愿者力量的合理整合,将有助于我们开启龙岗义工组织为灾区提供义工服务的新局面,有利于龙岗义工为灾区重建拓展更多切实有效的服务项目。
中国的志愿者的发展,随着这次地震的发生,这些组织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方面,这些组织在运作管理上吸取了国际志愿者组织的成熟做法,另一方面,他们急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与这些组织合作,可以得到项目第一手材料,并拓展新的项目。
三、心理援助也应有“对口支援”意识。
四、对老师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辅导,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走访了一些当地老师的家。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家里在震前都非常不错,有冰箱、空调等,住宅宽敞。可地震后,他们只能睡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很多都是男女混住。说起这些,老师们的失3COME文档频道落感不无表现。他们唯一寄的希望,就是政府救助。但政府的救助能否细化到家庭这一级的?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心理状况会不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这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五、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一种不错的做法,我们认为深圳的孩子更加需要这种教育。
这次我们实地经历了两家学校,虽然是复课了,但很多课程都没有恢复。可是这两家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却都有“感恩教育”这项内容。
在河清小学,他们的教导主任对我们说:以前,我们这里人最反感的就是捐款。可通过这次地震,我们看到当我们有困难时,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手,我们很感动。现在,我们大部老师的观点都变了,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把握机会,尽最大努力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好心人。
感恩的同时是回报,这是感恩教育的实质所在。我们认为这种教育可以拿到深圳来。深圳青少年身上存在的冷漠、自私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感恩教育不同程度地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