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样奔赴,为了这生命的重量,鸟依然飞翔,为了这天际的广博,花儿一样开放,为了这世界的纷芳,人同样匆忙,为了这世界的热闹
心口的涌动
水的灵动在于有了重物的衬托,土的结实在于有了生命的踩踏,生命的存在要有重物的依托,也许会歆羡那些索绕在山间淡白得如烟无声无息的晨雾,可那些触手可及的不都是些雾珠,它的存在是由于有了水的重量,可这并不使它显得沉重而死气。我恋山、恋水,恋那些有所思有所载的万物。
我每一次艰难的皱眉,让我有一种被覆盖的仓促感,可就是这样才有了有生命、有活力的冲动。那些偶尔飞过的一群嬉闹的燕子正用每一次次用心敲打出来的节拍告诉我,它们正在有目标地冲刺着。是的,那种无以名状的东西一次次冲击着娇嫩的心坎,提醒我用整个身体来承载。
千年的老树依载着沉甸甸的果实透出生命的馨香,那种沁人心脾的千古之香并不使人感到苍老,在享乐与负载中它选择了后者,也就体现着生命的体重。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不知道那些禅偈中是否有关生命的示语。只是那些无名的重量压抑着我。那些所谓空灵的东西都因生命而染上浓重的色彩。花因争而多彩,风因随而舞动,稻因果而成熟。似乎这万物的荣枯只为体现自己的存在而寻找色彩来表达。
无知的我仍不知道,为何风一定要舞动,为何水一定要流淌,为何人一定要奔赴,难道就要追求那种终结,那种谁也道不明说不清如烟的境界?要是证明生命存在而背上一世的包袱。也许我们都要为这一世一次的生命而运动着。
水一样奔赴,为了这生命的重量,鸟依然飞翔,为了这天际的广博,花儿一样开放,为了这世界的纷芳,人同样匆忙,为了这世界的热闹。万物的重量归结为灵动的符号,每一个符号都有它的使命,为驱动这个世界而永远存在。也许我们无法看到,但你是否感到,有一种东西正在灵魂中上升,占据着整个身体。但那并不致于压垮我们,而正以无穷的力量鞭策着我们竭尽全力地奔赴。
我依然迷茫,迷茫在有生气的世界中,可我正用心在忖度这生命的力度,忖度它掀动世界前进的源头。
点评:本篇文章语言优美,大量地运用排比句,很有气势。但在扣话题上做得不够好,显得特别隐晦,读这篇文章有一种飘起来的感觉,如果在结尾点一下话题就好了。
材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虽说文无定法,但是不同文体的文章,还是有各自的规律法则的,有人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得出材料议论文有如下规则:
引论(用一段):①概引材料;②略作分析;③提出论点。
本论(用二至三段):④道理论证;⑤举例论证;⑥对比论证。结论(用一段):⑦联系实际;⑧深化中心;⑨发出号召。
引论部分:检索材料,找出能够表现或生发出中心论点的重要语句,从中提炼出有用信息,概括引用。然后三言两语,分析引文,牵引出中心论点。
本论部分:引名言,用资料,讲道理,接着举事例、议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还要从反面论述,增强说服力。
结论部分:联系实际,尤其要与现实社会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点明意义,深化中心,同时发出号召。
材料议论文写作九步结构法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归纳整理之后,牢牢记住,使之程序化,在应付考试时是可行的、有效的。实践证明:九步结构法犹如高楼大厦的框架,足以支撑起一篇像样的议论文,按九步结构法作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衔接紧密,说理充分。
当然,从根本上讲,写作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单靠一些方法和技巧是难以真正写好文章的。正如一座大厦,仅仅构筑好框架是不能交付使用的,同样,学会了议论文写作的结构规则,却无米下锅,也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通过扩大阅读来积累材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平时还是多读一些书为好。
负重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涉及的基本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何尝不是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人生的坚实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地空耗时光的人,像一个空水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便把他们彻底地打翻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人生也需要负重
一艘刚卸货的货船遇上巨大的风暴,船长下令向所有货舱注水,而使全船人逃过了一次大灾难。船长告诉水手:“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①概引材料)正是堪于负重,才能挺得住风雨的磨砺。(②略作分析)
船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船需要重量,人生也需要负重。(③提出论点)一个人,迈着稳重的脚步前进,才不会在风雨中摇曳,才不会在岁月的流逝中倒下。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坚稳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的走出来。因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负重的情况下,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夺目。(④道理论证)是谁心系中国亿万子民?是谁从小就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抱负?是周总理。在社会动荡、风雨交加的黑暗年代,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心系中国,沉重的责任感压在他们的心头,拯救百姓的使命感鞭策他们坚定地迈步向前。当时的中国就像艾青笔下的那只鸟,有着一双沉重的翅膀,让它飞翔,让它在黄土地上自由飞翔,这理想的重负压在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他们前仆后继,他们负重向前。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拥有厚重的人生,他们被历史与岁月铭记!倘若他们不愿负重,不愿一次又一次地往心头添加砝码,中华民族振兴的宏伟蓝图何日才能实现?
这种因勇于负重而成就自我的人不胜枚举。苏轼勇于负重,历经沧桑,直面磨难,青史留名。武则天勇于负重,胸怀大志,历尽艰辛,终成女皇。美国总统林肯勇于负重,废除奴隶制,阻止美国分裂,赢得后人景仰。无数事实证明,生命不能负重,必然胸无大志,虚度光阴,经不起风雨的吹打。唯有负重的生命方能直面风暴,矢志不渝,到达成功的彼岸。(⑤举例论证)
也有不堪负重之人,甚至走向国人的反面,受世人地摒弃。
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蜀后主刘禅,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心无国民,不堪负国之重,以至于国破子亡,还给后人留下个“乐不思蜀”的笑柄。曾为文坛巨匠的周作人,怯懦软弱、苟且偷生,无民族气节、不负救国之责,而走买国之路,最终如秦桧一样遭世人地唾弃。(⑥对比论证)
无数智者、勇士负重向前,屹立于历史;有多少轻飘飘的人摔倒在地,成了泥人。作为新时代的新人,我们即便是不想彪炳史册,也应争做一位有益于社会的人,要敢于给自己加压施重,如此才能立业、立世、立德、立人。(⑦联系实际⑧深化中心)朋友,脚踏实地,背着责任与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负重前行吧!(⑨发出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