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2)
近年来,我县坚持诚信至上原则,大力开展诚信政府、诚信行业、诚信企业和诚信市民等系列诚信建设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较快形成。诚信政府建设不断提速
五、坚持传承创新,人文环境健康向上
郧西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距今8000万年前的金银山恐龙蛋化石群,有距今100万年前的白龙洞古猿人牙齿化石遗址,有民族英雄岳飞和农民领袖李自成、王聪儿在此血战的古战场,有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建立红色政权,这些都为我们今天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近年来,我们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不断为郧西人文环境建设添加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全县上下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良好氛围得以形成。我县“党员先进性明白卡”创新活动经验被中组部向全国推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建设郧西美好家园。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2005年以来,我县经历数次暴雨洪灾,全县上下共募捐款、物100多万元。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县上下踊跃捐款捐物达160万元。无偿献血成为干部、市民的普遍行为,每月20日十堰市中心血站到我县城区采血,义务献血人山人海,县内临床用血单位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公民道德楷模不断涌现,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胡安梅被推荐为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城关镇居民周大菊当选为“2007年感动湖北十佳母亲”,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谢守富、刘金成、刘雁飞投资过亿元回乡创业,回报桑梓。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不断健全,未成年成长环境不断优化,“零点断网”行动好评如潮,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县电视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和图书馆、科技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效果良好。“科教兴县”效果明显,以黄姜领域科技创新为龙头,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教育教学水平名列十堰市六县(市)前列。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8%,移动通讯覆盖率达85%,计划内生育率达95.2%。 “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常年开展,让广大群众获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熏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到位,文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具有史诗价值的《创世歌》、郧西二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发掘。郧西解放60周年、湖北口回族乡建乡二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成功举办。旅游文化暂露头角,上津古城、安家五龙河、羊尾龙潭河、城区悬鼓观等旅游文化资源加快开发。全民健身不断深入,群众性体育活动经常开展。
六、坚持功能配套,人居环境日益优化
创建文明县城,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位。近年来,我县积极响应广大城区群众呼声,坚持规划先行、配套发展,不断加大城区建设和管理力度。仅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郧西大道、康富路、佘家湾大道、郧安路等一大批城区主干道的改造,新建了城北一级出口路、天丰大道、滨河南路、体育场路等一批城区重要道路,启动了全民健身中心、天河文体广场、黄山公园、悬鼓公园、留春园、街头游园等一大批群众性文体休闲活动场所建设,建成了丰融超市、金华购物广场等一批大型群众购物场所。城区主次干道路灯、环卫设施、供排水设施、广电通讯设施全覆盖,背街小巷治理不断加强,市政功能也不断配套。市民出行较为方便,随着城区公交及出租车公司的启动运营,市民出行将更为便捷。以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较为健全。建立了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完善、设备齐全,食品药品质量监管不断强化,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每季度正常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最低生活保障线达到省定标准,社保基金征缴与管理居全省先进行列,孤、寡、残及优抚对象得到有效扶助。城区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8.8平方米。城区公共绿化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1%,建城区人均占有绿地7.5平方米。对包括城区在内的6家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了“关、停”措施,重手整治污染;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新建住宅区全面普及,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已通过省评审即将启动建设。城区大气环境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II类标准,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规划区要求,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75%以上,城区烟尘控制覆盖率达到100%,饮水质量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面推进,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七、坚持全民动员,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全县上下对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保证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安龙同志任组长的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家领导、县文明委全体成员单位和各创建责任单位全员参与,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落实有力。在目标管理上,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到既有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又有年度安排。既统一部署,又专项考核,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政绩的基本依据,有力地促进了“一把手抓两手”责任的落实。在组织领导上,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调整充实县文明委力量,重大问题及时决策,重要工作及时部署,使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坚持每年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以及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活动经验交流会,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文明创建领导机构,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形成各级党政领导和方方面面齐心协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在工作机制上,充分发挥县文明委的指导协调作用和文明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在县文明委的统一协调下,明确职责,合力创建,齐抓共管,合力创建;文明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得到加强,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的奋斗目标后,为落实责任,强化督查,进一步加强了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力量,下设七个专项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各专项工作组根据《郧西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主要职责、工作重点、目标要求。创建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各专项工作组工作汇报,每月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及时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投入保障上,把文明创建活动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确保创建经费需求。在宣传发动上,始终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县城综合实力的重中之重,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的热潮。同时,大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系列主题创建活动以及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
回顾三年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历程,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在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等。我们将以这次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检查验收为新的起点,按照省检查验收组各位领导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狠抓薄弱环节,为确保省级文明县城各项考核指标长效落实,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中共郧西县委
郧西县人民政府
(2008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