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贯彻十七大精神 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认真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作为县委群众工作部门,如何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结合县情实际,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解决认识问题,形成信访合力。新的信访条例实施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信访工作,特别是今年出台了《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意见》,对信访工作进行了更高的定位: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唐河县委在县乡干部会议上多次明确强调:要强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意识,重心前移,眼睛向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努力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县乡村。认真落实了信访工作党委政府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负责,把信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评,坚持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下乡必问信访,安排工作必有信访,汇报工作必说信访,目标考评必有信访,包案领导必包稳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责任到位推动工作到位。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参与信访的作用,形成信访工作合力。
二、着力创新工作方法,搭建有效载体。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唐河县委群众工作部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局,实行县乡村三级信访例会,不安定因素旬报告和越级上访旬通报,干部带访、下访等制度,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实行信访评估、引入听证制度,减少和预防信访事项的发生。实行县领导天天接待群众来访,开通网上信访,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实行重要案件集中交办,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时间和领导保障。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工作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信访工作作为和谐社会“调节器”的作用,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着力关注民计民生,破解疑难问题。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唐河县把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作为第一要务,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信访问题上,高度关注教育、医疗、县乡最低生活保障、企业改制职工的安置等社会热点问题,实行重点突破。今年以来,县委先后三次集中交办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对全县发生的重复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案件进行梳理,筛选了80件疑难信访案件进行集中交办。县委书记亲自交办、亲自听取案情汇报、亲自把关结案,全部明确了县、乡包案领导,责任到人。一案成立一个工作组,做到信访人不稳定,工作组不解散。力促“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县委群工部对疑难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逐案梳理和回访。实行“两查一评”,保证对信访事项快查处、早结案、办成铁案。通过扎实的工作,实现了重点交办案件回访率95%以上,群众满意率90%以上。重点信访案件的攻坚,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稳定了一批上访老户。妥善解决了航运局陶瓷厂200余名下岗职工的三金等难点问题。实施了纵贯城区4500米的治污工程。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大局保证。
四、着力树立人本理念,依法科学决策。唐河县130多万人口,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在发展和变革中,各种利益群体矛盾不断涌现,其中大量的矛盾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完善 “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做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坚持实行“阳光政务”,提前进行信访评估。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特别是直接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分析论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使作出的决策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符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凡是人民群众拥护的事,多办、快办;条件不成熟或者群众暂时不理解的缓办;凡是多数群众反对的,坚决不能办,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信访事项的发生。对信访案件要作三个推定:第一,信访人有理推定。第二,信访问题 产生的管理部门有责推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