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市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搞好农村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村庄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在近期内完成重点试点村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二是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村屯、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xx县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把分散项目集中向重点村屯倾斜,把单纯依靠部分帮扶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上转变,把单一资金向捆绑资金上转变,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广。
三是必须明确责任,创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倾斜,尽快制定新农村试点乡镇扶持政策。试点乡镇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吸引人才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我市试点乡镇扶持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边研究、边完善、边细化。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市)、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经验,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地认识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学习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
三、及时破解难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当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xx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就高达1.6亿元,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为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我市还有1万多公里农村公路需要建设,818座桥梁需要改造,78个乡(镇)、1480个行政村需要高等级路面贯通,555个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6286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涉及农村人口274万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破除。全市以城带乡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打破,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严重体制性障碍。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政策制定、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克服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阻力障碍。
一是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省、市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给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内还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村庄事业的发展。即便是争取到了上级财政支持,许多情况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启动资金,杯水车薪。大量村务工作的开展及集体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汇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农村干部的引导模范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树立起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的信心勇气,在困难中找机遇,在发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多方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要抓紧制定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城市资本等向农业农村投入。同时,通过对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适当减免税费,对引资人给予物资精神奖励等形式,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三是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有关部门都要关注支持农村,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把掌握的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要发挥市直部门的优势,既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帮助县(市)、乡镇、村制定发展规划,又要抓住影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矛盾,解决关键性问题,尽最大努力帮扶县(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艰苦创业,使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