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百家争鸣 >

暑期补习班使孩子暑假变成“第三学期”(2)

2011-08-22 
“这个暑假,只有‘暑’,没有‘假’。每周一、三、五全天上课,二、四、六用来拼命做学校的暑假作业和补习班留下的作业,加上要背一大堆生僻单词和长句、准备应试的英语口译班。我就是一台会走路的学习机器,放假比上学还累呢!”小仇有些无奈地抱怨。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看电视和玩网游已成为学生寒暑假里最主要的消遣活动。孩子们期待已久的暑假往往就在“遥控器+鼠标”的单调活动中消磨掉。青少年自控力弱,两个月的沉迷足以成瘾,更容易被网络暴力淫秽内容影响而走上歧途。李女士说,现在的孩子缺少玩伴,越来越“宅”。暑假征求孩子意见,他哪里都不想去。为了不让孩子在家整天上网打游戏,她每天把电脑锁进书房,但又害怕孩子无聊偷偷跑去网吧或发生意外。结果,整个暑期上班时间都会心神不宁,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简直是患上了“暑期焦虑症”。

  “除了海外游学,学校一般不组织夏令营活动。今年学校加固校舍,连返校都取消了。孩子放暑假后去社区报到,拿回一张暑期活动项目菜单。两个月内有五六次活动,但有时去了就是盖个章,证明活动过了,孩子没培养出热心公益意识,反而学会走形式、做假了。有的社区有托管班,但也就是把一群孩子拢在一起做作业、看动画片,有点浪费时间。”一位初中生家长这样说。

  让孩子留在家里,不放心;报了班,既有经济上的压力,又要忙着东接西送,生怕在哪一阶段“输在起跑线上”;一边怕孩子变得疏懒、养成坏习惯,一边忍受孩子对暑期不能玩还要补课的抵触和叛逆情绪,家长们岂能不焦虑?

  水涨船高与推波助澜

  谁更快乐一些

  业内人士说,暑期是社会培训机构最重要的赚钱档期。一个暑期,做得好的话能完成当年度一半的业务量。因此,每年暑期前两三个月开始,各大培训机构都不遗余力做宣传,报纸上的广告挤挤挨挨,篇幅越来越大,用语十分夸张,有众多真假莫辨的成功案例,动辄承诺“提高80分”、“保进名校”。中小学期末的家长会一散场,就有社会培训机构人员夹道派发传单。那些热门的中小型培训机构哪怕从不做广告,单靠家长之间的口口相传,就能提早挂出“名额已满,下学期请早”的免战牌。

  在上海,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推出了“一对一”、“一对三”的VIP培训,把个性化辅导的高端教育服务当作重头戏。今年暑期,这类VIP课程通常在每小时200元至300元之间,一些名师或度身订制的课程更贵,每次600元至1000多元的“极品”价格,在某些家长圈里也是公开的秘密。

  “原本只想给孩子找个地方托管。但到了培训机构,接待人员说你们只能读竞赛班、资优班,普通班学不到什么的。”一位家长这样讲述她为孩子“加码”、“增负”的过程。

  从事家政服务的涂女士和老公已在上海工作了10多年,儿子在一家民办学校读初二。她很羡慕城里孩子暑期能补课,自己孩子要么回乡下老家,要么只能宅在小小的出租屋里看电视,或是挂着钥匙在家附近晃悠。她发愁说,自己孩子本来成绩很好,但上了初中以后自己辅导不了,又没钱请家教或者报班,功课就这么一点点落下,“原来还指望他考大学,现在看,只能考技校了。”

  事实上,暑期补习也大有向农村蔓延之势。不过与大城市的社会培训机构格外红火不同,暑期培训在经济落后地区多半是学校组织或私办。无需审批,也没有资格认证,师资水准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生源大省,为了应试,学校集体组织暑期补课的现象仍半明半暗地普遍存在。“我们5个区县班全体补课,从早上到晚,好不容易补完了,老师说8月份还要上,请管管学校,还我们一个暑假吧。”重庆市政府网站上,挂着学生无奈的求助信。山东一些县市今年还出现了学校老师为躲避教育部门追查跨省办补习班的新闻,把上千名学生挪到邻省租房集中办班,某个400多人的教学点,一个多月的收入就高达30万元。

  城市、乡村孩子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暑期场景,发人深思。在越来越强调教育资源均衡化的今天,暑期“恶补”成风无疑是加大了城乡、贫富人群教育环境的差距。但究竟是整天疲惫地奔走于暑期班的城里孩子更幸运,还是要承受生活压力、但拥有更多时间和精神自由、更宽广天地的农村孩子更健康,真很难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