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高中女生演示用安全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于防艾知识和安全套的使用,该校早就已在学生中普及了。据介绍,成都49中每个班都有红丝带志愿者,在健康课上宣传防艾知识,高二(4)班的何奕佳就是其中一员,她被同学称为“牛人”,因为她曾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演示安全套的使用方法。
何奕佳,这个此前从没接触过安全套的女孩,把安全套如何使用讲解得头头是道。“我们班男生都不好意思讲,于是我就自荐上去讲了。”这个女孩通过网络寻找资源,在百度上用“艾滋病、避孕套、防患”的关键词搜出了使用方法,并开始在家练习。有一天,妈妈发现她在看这些信息,当时惊呆了,“你看的什么啊!”
“这是我要在健康课上讲的专题。”经过何奕佳的解释,父母很支持其做法,“并且还给我支招,让我认真看这些资料,到时好好讲。”
罗晓翔告诉记者,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防艾教育方法有所不同,初中生主要是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而高中生主要是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
此外,罗晓翔还经常教育学生,不要歧视艾滋病感染者。
教师 学生涉“性”宜疏不宜堵
记者在该校随机采访中发现,该校师生对“安全套”、“性”这些看似十分敏感的内容表现得很平静。在他们看来,“这太普通不过了”。
一名高中生告诉记者,在5年前他还在这里读初中时,性教育还是看展板、听老师讲,“即使这样,在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之间谈起,他们都觉得我们学校太超前了,老师要在课堂上讲性知识。”后来,有同学走上讲台当“老师”,甚至给大家演示如何使用安全套,“当时大家都感到十分新奇,感觉就像朋友之间在聊天一样,很容易听进去。”
家长周女士开始看到孩子们演示安全套,最初感觉又惊又羞。“可后来我发现,这种形式比说教来得更直接,更有吸引力。”
负责该校德育工作的校长助理余光玲说,对当代中学生涉及“性”不能“堵”只能“疏通”,不能“补救”只能“预防”。现在学生发育都比较早,但这仅是生理上的,而非心理上的,所以教育应提前而不应推后。“只有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让‘性’在孩子心中形成神秘感和隔膜感,才能真正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越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