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周南有些异议。“我是作者,我做不出来,是我对自己的文章把握不好吗?他们可以指责一个答错题的学生不了解文章,总不能指责一个作者不了解自己写的文章吧?”
“把自己当成高考生,就做得出了”
“很多学生看到博文后,去抨击出题者。我并不批判出题老师,如果换成我出题,我绝不会更高明。我写博客,是因为我被一个问题所苦恼、所困扰——我不知道,拿我文章考出来的学生的能力是什么?”周南说。
“大家都觉得阅读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运气,所以语文老师只叫我们记答题方法,比如‘很多题在文中找答案会比自己论述得分高’、‘答案在问题相关的字眼的那一段找’。”刚参加完高考的郑钰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数家珍。
“很多时候阅读题考查的是运用答题技巧答题套路的能力,而不是真正去鉴赏文章的能力。”郑钰莹说。
清华大学中文系旷新年教授认为,受英语“完形填空”等题型的影响,语文阅读在考查上也越来越注重细节,长时间的阅读题方法训练使“学生失去了整体把握的能力”,结果往往是“终于会做题了,却不会写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