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校园热点 >

奥数变形记(2)

2010-06-25 

1956年,高中毕业不久的裘宗沪应邀参加宁波市数学竞赛的阅卷工作,这个年轻人被邀请的理由,是会做很多“乱七八糟”的数学题。而这次数学竞赛,是华罗庚将奥数引入中国的第一次尝试。

初入中国

60年前,华罗庚考察了苏联的“数学奥林匹克”后,兴奋异常,他认为,这是中国正需要的。

19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举,进入全面学习苏联的年代。从苏联回国后,1956年,在华罗庚和苏步青等人倡导下,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宁波等城市分别举办了中学生数学竞赛,这是奥数在中国最早的阶段。

这一年,高中毕业不久的裘宗沪,正准备去当老师。在数学上的才华,让他得到了宁波数学竞赛阅卷的机会。

这个机会最终让他的一生与奥数紧密相连,他后来成为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文革”开始后,数学竞赛被冠以“封、资、修”的名号而取消。

直到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观点在会议上重新提出。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时代。

1978年夏天,在华罗庚的组织下,教育部、中国科协、团中央共同举办了首届全国八省市中学数学竞赛,由北京、上海、安徽等八个省市组织代表队参与。

考场上,当时教育部的一位副部长前来视察。他说,中国刚接到了罗马尼亚主办的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邀请,询问他们能否带队参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