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校园热点 >

清华等高校教授为中学生当导师 建创新人才基地(1)

2010-06-25 

还在上中学,却能得到大学教授的指导。海淀区中学与驻区高校联手建20余个创新后备人才基地

还在上中学,却能得到大学教授的指导。海淀区教委“牵线搭桥”,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驻区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与海淀区的中学合作,创建了20多个创新后备人才基地,100多名有创新潜质的海淀中学生有了自己的科技导师。

“建设创新后备人才基地,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培养对科研的兴趣,掌握科研的方法,提高动手的能力。”海淀区教委负责课外实践活动的工作人员怀英介绍,科教资源丰富是海淀区的一大特色。继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向中小学开放后,海淀区教委开始积极地为驻区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与海淀区中小学牵线搭桥,建设创新后备人才基地。

截至目前,仅清华大学就已经在清华附中、101中学、中关村中学、八一中学四所中学建立了创新后备人才基地。此外,北京理工大学与北理工附中合作;北京交通大学与北交大附中合作,也分别建立了创新后备人才基地。对科技创新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都可在学校报名,参加创新后备人才基地的培训。经过层层遴选,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的中学生,高校将“一对一”配备科技导师,给予重点培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