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优秀的绵羊 | ![]() |
|
![]() |
优秀的绵羊 | ![]() |
网友对优秀的绵羊的评论
这本书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我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虽说跟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名校还有不少差距,但也算是中国的顶级名校了。在这样的学校里,我感受到的是跟作者在书中谈到的一样“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每一名北大学生,在刚一进入这所学校开始,便被一种优越感所包围,几乎所有老师在上课时都会告诉下面的学生,“你们是中国的顶级精英”。但事实上呢,绝大多数怀揣着无数梦想的孩子,曾经想过当科学家、文学家、教师、外交官……的梦想家们,在通过层层选拔之后,被训练成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绵羊”,他们在技术上极为精湛,就拿英语系来说,当别人还在刻苦学语法的时候,英语系大一的孩子们就已经在用英文学习英美文学了,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去美国深造,或者去咨询公司、四大、投行……就像德雷谢维奇所说的那样,成了一群“优秀的绵羊”,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想要了解美国教育的人,以及世界精英教育的人,都值得读读这本书。这本书是截止目前,截图最多的一本书。固然有些地方行文啰嗦与反复,但还是值得一读再读。博雅教育的重要性,人文历史艺术通识的培养,还有精英教育过去及现在的玩法,对自我以及孩子教育的反思,以及中国现在教育的潮流,在这里,你都可以了解和启迪。特别同意作者的看法,博雅教育才是教育之本。其他专业类知识只是实用的技能。学习多年管理学之后,方领悟到作者强调的内涵。只有这些,方是根基所在。忘却这些,其他将是无本之木;而走的太远,会忘记因何出发。是到了回归的时候了。
先不管英文中文的事儿,说说大概的内容
大体意思就是,现代的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是迷茫的一代,因为家长、学校和社会等级多方面的作用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加强人文教育多读书多听厉害的老师指导人生意义。
作者是一个浪漫的英语系教授,尽管也许说出了问题,但是待我看到最后一章最后一段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要解决这个那个的问题,精益阶层的自我救赎动力来自——民主?作者你确定你是认真的么,尽管民主是美国人民写书不可绕开的大坑,但是我认真地觉得我都等到了最后,期待能有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的时候,作者你就说了个民主然后就结束了整本书了?。。
所以我个人评价,这本书从开始的那几篇来说非常吸引我,到了中断就如我朋友所说,开始揭露美国精英学校入学的种种黑幕,最后一篇只能评为差评,因为作者以同样的语气批评了美国近现代的政客的通病,自己在最后也来了这么一遭,实在是情理之内意料之外……
威廉?德雷谢维奇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在常春藤盟校待了二十余年后,作者将其对精英教育系统的反思和大学教育意义的思考集成一本《优秀的绵羊》。
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作者首先描写了美国常春藤盟校精英们的现状、藤校的发展史和培养学生的模式,以及家长在为了让孩子进入TOP名校所做的种种努力。而后,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在大学中学生应该塑造什么样的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并指了一条路——人文艺术教育。同时表示,现在比过去更需要精尖的专业领域知识,但他仍呼吁大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地尝试更多新事物。最后,作者对教师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常春藤盟校应做出哪些改变,以及在美国,除藤校外学生还有哪些选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优秀的绵羊》一书虽然针对的是包括耶鲁在内的常春藤盟校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所组成的精英系统,而且将这个系统的框架、内容原封不动地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相对应也无法“严丝合缝”,更甚至于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无论是清北还是藤校都有些遥不可及,但是,《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包含的对大学教育与教育的真正意义的反思与思考,值得身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我们每个人关注。
太棒了,每只绵羊都应该来读一读。我遇到的一些恃才傲物的绵羊推崇着各种职业鄙视链,都要走到鄙视链条的顶端,也恰恰反映了单一的价值观。社会所崇尚的价值观却未必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为成为一个全人而努力!
前几章的见解让我很吃惊,后面论述博雅教育就显得乏味了
喜欢优秀的绵羊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