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 ![]() |
|
![]()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 ![]() |
网友对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的评论
最近读完了《刻意练习》这一本书,书中的“刻意练习”的概念最早是从万维刚的一本书里得知的,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在亚马逊书店里找到了概念提出者的原书。书中所提出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在我看来可以用攀登山峰的拾级而上的比喻来总体概括之,它有以下几个要点:
1. 积小胜为大胜:与登山一样,将攀登的流程变成一级级台阶的攀爬。不强调总体,只专注眼前的道路,不强调顿悟,而讲究死工夫。
2. 在学习区练习:不能原地踏步,攀登方向必须是往上。往上是最艰难的移动方向,在石阶上左右走走看上去也是在运动,但是对于最终的目标毫无意义,是属于空费气力,按照书中术语,简单的重复练习称为“天真的练习”,不仅对技能的提高没有意义,甚至还有还有坏处。
3. 即时反馈:每次练习的时候,都能到达快速的反馈,越快越好。
4. 练习时要专注:练习时一定要专注训练,保持专注确实是很辛苦的,但高效的练习并不需要持续太长的时间,重质不重量。
以上几点书中都有大量的案例提供实验上的支持,除了具体的训练方法以外,作者还提供了很多相关补充性的研究。以下将以问答形式对书中理论进行了概括。
Q: 我没有天才怎么办?是不是再怎么练都不行?
A: 首先,根据作者的研究,那些著名的天才人物比如莫扎特、波尔卡姐妹"rest":",都是通过有效的练习,并不是凭借独特的天赋;第二,先天的天赋在初期的技能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层次的提高,那些专业人士的技能差异主要在于练习时间,天赋的作用因此极大的淡化了。作者认为历史上的“天才”现象存在着夸大的现象,技能主要靠后天的训练,这是对“天才”的祛魅。<br /><br />Q: 刚开始提高很快,后来再怎么练也没多大长进怎么办?<br />A: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一次短板检查,即:轻微提高训练难度,看看自己的失误之处在哪里,从而把自己在技能的方面的具体短板暴露出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进。<br /><br />Q: 为什么一定要在学习区训练,舒适区里训练为什么不行?内在的原理是什么?<br />A: 作者提出,高超的技能是需要生理基础的,比如伦敦出租车司机能处理极其复杂的伦敦线路,经过大脑的核磁共振的检查,发现他们的海马体(主管记忆)比常人要大很多,数学家的顶下小叶中的脑灰质也比常人多的多,科学家们甚至仅从大脑的观察就能知道专业人员技能的高低。这些生理上的改变是需要一步步训练改变的,人的身体有一种保持体内平衡的能力,术语叫 homeostasis,它可以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对于已经驾轻就熟的训练(舒适区),仅靠当前的体内平衡状态就可以处理,此时的体内平衡就可以得以维持,而只有遇到有一定挑战性的训练(学习区),才能打破当前的体内平衡,从而改变生理结构,一步步增强自身的能力。<br /><br />Q: 那些拥有高超技能的人思维方式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么?<br />A: 有的,作者管这种拥有高超技能的人在处理他们的特长时的心理结构叫“心理表征”,其实就是一种处理问题的套路,存储的这种套路越多越优秀,技能也就越高超。作者研究发现,普通的人和象棋大师对于普通的棋局记忆能力的差异是很大的,普通人只能记住几个棋子,而象棋大师能记住整个棋局(甚至多个棋局),然而对于随机的棋局,象棋大师却比普通人多记不了几个棋子,根源在于对于普通的棋局,象棋大师都已经创建好了对应的模式(心理表征),因此他并不需要真的进行一次完整的记忆,而对于随机的棋局,这个时候对象棋大师也是全新的,所以他的那些模式就没有用了,从而表现得跟常人差异不大。对于这种心理表征,我觉得很像计算机里的硬件加速,把非常常见的问题固化,形成固定的套路,加速问题的解决。<br /><br />Q: 我年纪大了,感觉脑子不行了,想学技能是不是太晚了?<br />A: 人的大脑的可塑性远比常人想象的高得多,甚至能弥补其它器官上的不足。书中提到一个美国和以色列共同进行的神经学研究:普通的中老年人读书看报需要戴老花镜,然而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他们就可以阅读比原先小 60% 的文字,还能摘掉眼镜,并且阅读更快。经过仪器检测,发现他们的眼睛本身并没有什么改善,晶状体仍然缺乏伸缩性,而是他们的大脑学会了“去模糊”的功能。<br /><br />Q: 我意志力很薄弱,坚持不下去怎么办?<br />A: 没有通用的“意志力”,一个有意志力在某个方面长期训练的人,在其它方面的意志力也不一定比别人强多少,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我们体内存在着某种决定意志力的单个基因。因此与其谈论意志力,不如提高自己的训练动机。具体的做法是一方面强化继续前行的动机,另一方面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只要前者强于后者,就能保持前行。更具体的做法,书中谈到了很多,比如留下固定的时间练习,进入能互相进步的圈子,自我激励等等。<br /><br />以上就是我读《刻意练习》的一点感受,这本书翻译得很不错,全篇读下来都很流畅,看来译者也是用了不少心的。至于书中的理论是否值得一信,这个我还不能完全肯定,书中都只提了对自己观点有利的研究和证据,看样子还得亲身一试才知道。"
在目前在售的关于学习的通俗科普以及鸡汤著作中,这一本是我为数不多为之欣喜的。另外一本是社交天性,作者也是顶尖心理学家。不消说,看看最后几页的参考文献,以及x-ray中的名词-支架式教学,心理表征(这也是本书主题),就几乎能肯定这是一本关于科学而非大众喜好鸡汤的著作。
这本书我前后读了两遍,用了七八个小时。纸质版买了两本,电子版也有下载。关于此种方法的局限,作者在前几章也有说明,另外关于实验范式也有详细讲述,序言中也讲了一些补足措施,整体而言,结构严谨,内容翔实。
但,推荐这本书的几个人是什么东西?说实话,知乎战隼这种人的话,放在这本书推荐者的位置上,颇有些在盛开的鲜花上撒了一泡尿一样让人不爽。
最开始看的时候是18元,前几天看9.99,我就下了手,今天看4.99。。。。。我不难过,我收获的知识远大于这几块钱。。。。。
作者用大量的事实和自己多年的研究证明了在我们的头顶,上帝其实开了很多扇窗和门,他希望,第一你要看见,第二通过本书你可以找到制作属于每扇门的钥匙的方法。
作为一本实用性的书,很遗憾作者介绍了太多刻意练习之所以有效的理论,而对于方法本身的操作介绍很少,以至于无法执行。如果我理解的正确,刻意练习就是要能不断制定进步的小目标,根据目标练习并及时获得反馈,而制定目标和给予反馈都需要有经验的人参与,也就是说要一直有一个好老师给你引路,给你纠错......感觉像说了废话……
个人推荐值数:五星。
作者颠覆性的观点是否定了先天的天赋存在性,提出所谓的天赋是在家庭环境刻意的培养或者自身刻意练习习得,再加上通过诸如一万小时的练习(一万小时不是定数,许多因素有关),在练习的过程中凭借心理表征不断的改善方法,实现自身的提高。
逻辑上的分析:作者将人取得好成绩的归因于先前通过刻意练习造成天赋的假象。分析失败的人理由是他们虽然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却没有尝试改善自己的方法,没有发展自己的心理表征,所以没有取得顶尖。
看完这本书我要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心理表征到底是什么?
作者说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我理解为想象力,在大脑中模拟演绎你要做的事情的模型,进行仿真模拟,主要涉及空间能力,视觉能力,记忆能力。
有目的的练习是否会太功利主义?
在练习的过程中目标具体化,或者说抱有具体的动机,你做每一件事情都希望实现具体的目的,得到具体的反馈。但是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做的都是这样的事情,他人就会认为这个太功利了,这个世界太浮躁了,反而做许多漫无目的的事情的时候最容易静下心来。书中的的人为了获取记住更多的随机数字能力而愿意花上几百小时的时间去练习,象棋大师获得能够同时与几十人下盲棋的能力,却在随机码放棋子的记忆能力与常人无异,那么"rest":"能够记忆更多随机数字的人只是对于数字比较敏感,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许文字的记忆能力同于常人,这样值得吗?用功利主义的观点这是完全不值得,刻意练习最重要的核心只是为了自身的提高。<br />后天是否真的强于先天?<br />作者最逻辑就是智商略低的人由于在开始阶段会落后于智商高的人,他们会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刻意练习能超越智商的人。难道就没有那种既是智商高又努力的人,作者多有的案例是医生,高尔夫运动员,国际象棋手,音乐家,冰球运动员等。他所有的案例都是想说他们其实本身就刚开始很努力才获得成绩。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门槛颇高,根本都不是一种全民普及的运动,能够接触到这些都是家庭优越的孩子,所以天赋就不是扮演很大作用。我想到的是现在的游戏竞技的行业, LOL。全国人民都可以去玩,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即可。我想问书里面那对象棋家长给你五六个孩子,让你从小培养他们,你能确保他们成为世界顶尖的战队吗?我想没有人在这里打包票,这个行业因为门槛太低,时间更本不是问题,方法也不会是太大的问题,更多拼的是天赋,全国大学生有好多每天玩这个游戏平均每天都在10个小时,四年都加起来有一万五千个小时。真的能靠游戏吃饭的却很少很少。我不否认后天的努力的作用,只是想说明后天的努力真的决定了我们的下限,天赋决定我们的上限,两者同时具有才能成为顶尖。<br />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方法?<br />你得明白知识与技能的区别,你懂了理论知识不代表你会实际操作。最好是从小耳濡目染(当然大多数人并不具有这样优秀的资源),然后寻找一位良好的导师(并不需要技术太高,但是要懂得如何是正确的教导),然后是长时间的专心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带有明确的目的,你想从每一次训练中获得到什么,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反馈,当你进入瓶颈期时,尝试从不同的方向想办法去解决,运用到所谓的心理表征。同时在这过程中注意逃出舒适圈,尝试新的环境。"
喜欢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