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2017年第3期(总585期)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南风窗2017年第3期(总585期) |
 |
|
 |
南风窗2017年第3期(总585期) |
 |

2017年第3期 南风窗
重振实体经济
在讨论如何提振实体经济之前,不妨先定义什么是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和虚拟经济相对的。但是,这里的虚拟经济所指,绝非基于信息技术革命而生的“新经济”,而是指那种通过金融(地产)空转,进行财富分配的行为。
相反,实体经济则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它包括了生产(比如制造业),也包括了贸易(比如网商),还包括了正直的,和实体经济共生的传统金融或金融创新的业态。
“脱实向虚”的本质是财富分配,而不是财富创造。从逻辑上讲,“脱实向虚”发生的原因是高成本导致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下降,乃至无法覆盖成本所致。那么,高成本来自何处?
法定的税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根本就不是高成本的主要原因。中国实体经济的高成本,从最根本的层面讲是“隐性成本”。
首当其冲的是,“通胀机制”一直在对企业利润和个人财富进行凶猛的蚕食。房价高企,不过是普通人为了避免这种蚕食,而发生了一种“踩踏式投机”,并最终催生了资产泡沫而已。至于“土地财政”的问题,仅仅是“通胀机制”的一环,它只是为这个机制提供源源不断的抵押品。
此外,目前以间接税为主的征税体系,其实并不鼓励实体经济活动,因为它“有经济活动即征税”。它主要由两个群体负担,一是普通消费者,二是干实体的企业。而楼市和资本市场的投机者们,却可以一定程度“逃脱”现行税负。
总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现在金融、财税领域的一些规则,正在沦为一种对工薪族、储蓄者和实体企业股权持有者这三种人的惩罚机制,而食利者、负债者和资本玩家反倒被奖赏。
这种扭曲的“奖惩机制”长期被人忽略,但它们破坏力惊人。
一方面,会摧毁市场主体的创新欲望和企业家精神,削弱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更会扭曲社会价值,瓦解阶层互信和来之不易的改革共识。
不过,这些“逆向激励”体制的形成,无不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改革,第一步是必须回溯以往,正本清源。
Editorial
窗下人语
中国已经推开这扇变化之门
Review
纵论
哪种城市的房子还值得买?
不文艺的女青年
“凤姐事件”的反思
可疑的软实力
Information
资讯
评刊
国是
媒体
声音
图说
记者在路上
Political Situation
时局
全球化3.0: 达沃斯展现中欧合作新机遇
Public Policy
公共政策
呼之欲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李昌平:我的“精准扶贫”之路
Guangzhou Observer
广州观察
在这个寒冷小镇,中国经济展示了三件“秘密武器”
封面报道
重振实体经济
重振实体经济,必先重振“激励体制”
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艰难“突围”
保护主义能拯救美国制造业吗?
韦森:不能只去产能,更要让企业活下来
Investigation& Record
调查与记录
回家过年,何芳们的春运
三十而立,梦想还有多远?
Economy
经济
硅谷“最有权势华人”回国背后
“王石赢了”,告诉资本玩家什么?
Economist
经济·学人
储备和汇率,两个都要!
China and World
中国与世界
美俄“黑客门”是是非非
朴槿惠翻盘难,2017韩国大选鹿死谁手?
土耳其恐袭与叙利亚战争的惊人内幕
People
人物
听,宇宙在读诗
Dialogue
对话
专访中山大学校长罗俊:
大学、大城与大国
Thought
思想
关于人的“自我”的故事
Global Thinkers
全球思想家
美国产业政策的问题
Scene
镜头
网红的想象
Culture
文化
当代民谣的思想启示
祭灶的民俗心理与国民性
Column
专栏
如何估量美俄关系的再一次重启?
“佛郎机”与“干丝腊”
钱穆论人生的“三个三”
Sanctum
南书房
透过政策过程看中国式民主
全球史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再考量
网友对南风窗2017年第3期(总585期)的评论
喜欢南风窗2017年第3期(总585期)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