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源氏物语(世界名著,经典影视剧作,人民文学名著名译最新版) (名著名译丛书) | ![]() |
|
![]() |
源氏物语(世界名著,经典影视剧作,人民文学名著名译最新版) (名著名译丛书) | ![]() |
网友对源氏物语(世界名著,经典影视剧作,人民文学名著名译最新版) (名著名译丛书)的评论
《源氏物语》作为一部宏著注定了译本和读者一样众多的局面。就个人所读的译本里,推荐两位译者:一位是台湾的林文月,另一位就是丰老。
林文月的译本文全四卷,行文流畅文采颇高,诗词更是颇具古风美不胜收。读者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重返那浮华的岁月。加上她本人从小修习日语,对于文章的准确度把握得比较好。读久了可能会感到过于细腻而居于小节之感,但是绝对不妨碍他成为一优秀的译本。
丰老的译本是我最早读的译本,高一读的时候觉得文笔不是很优美,略有晦涩。但是还是熟读n遍。后来看了很多其他的译本(包括林文月本),回过头来竟然顿感丰老译本如此出众!丰老译本和林最大区别在于它非常大气,决不是拘泥于儿女情长的细枝末节。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宏观地进行把握。可以说,丰老的翻译有一种近乎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味道~丰老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译文本身而已。
如果你对《源氏物语》缺乏基本的了解,建议先看丰老的译本,有助于你把握整体结构,希望看到繁华绚烂文笔的,林文月是更好的选择。至于其他横行的译本,包括某些研究界名人的,文章缩水不说,很多地方词不达意才比较头痛,不看也罢。读书读的是精髓,不是吗?
这本书的插画非常的雅致,配上原著诗意般的语言,读起来别有风味。我高三那年费力的读完了三分之二,到源氏死后就没有再看。感觉读得很吃力,虽然这本书很有汉唐遗风的感觉,但是还是觉得枯燥无味,我怀疑是不是要有点情色描写我才看得下去。如今毕业都两年多了,再次翻开这本书,竟然很入戏,角色的心理,人性的特征,时代的烙印,好像都体味到了一部分,加上原来就喜欢的诗化描写,看的时候不由一咏三叹。
说起题外话,年少时家中书少,每一本都反复的回味,倒也有趣,现在买书不是很大负担,经常会泛滥的买啦,却粗粗翻阅就束之高阁,阅读的乐趣少了许多。今天翻开旧书,一是感叹时光流逝,二来也发现了,这些年虽然懈怠,但也成长了。
这套书包装简单精美,纸质也不错,不过手抓久了,纸会潮湿变形,小心点就好。
一个月前收到此书,读完后感觉非常惬意!丰子恺大师的译文传神达意又极其细致。装帧与排版也让人倍感舒适。真是百看不厌。
或许有人喜欢林文月的译本,然而那种“楚辞体”我无福消受。
和歌有它的语感节奏,我无法阅读/理解原文,只能依赖翻译。想一想作者紫式部熟读白乐天文集(那个老妪也能听懂的白乐天啊),丰译和歌用中国人所习惯的绝句,巧妙转化长短句为诗歌的节奏(何况近代以前的日本人也以能作汉诗为荣),不比某种并无规律的“楚辞体”更易于朗读么?
丰: "苍茫暮色蓬山隔,遥望安知是夕颜?"
林: "夕颜华兮芳馥馥,薄暮昏暗总朦胧,如何窥得兮真面目?"
配图不如不要,不知道是谁的手笔,还不如去看漫画版。
我觉得丰子恺的翻译过于优美,简直可说是华丽了,很怀疑原作是否有这样精彩的文字。但我看了这里所有已有的评论,有的说“译笔太差”、“粗糙”,更有甚者说“翻译质量可想而知”,我感到极为奇怪。这样华美的长篇文字若说是粗糙,那什么文章才是细腻的?这种文字比如“是时风日晴和,海不扬波,水天辽阔,一望无际。过去未来种种情形,次第涌上心头。”我都觉得是可以反复背诵的文字。这类文字在书中不说极多,也是处处可见的。怎么能够说是“粗糙”的呢?难道众人的水平已到了随随便便就可写出这种文字了么?照这样说,那《滕王阁序》也不需要读了,反正归其也是“粗糙”的。《追忆似水年华》《少年维特之烦恼》都是文风忧郁、笔致细腻的,翻译也是极好的。然而观其文字,根本及不上这一篇丰子恺的译文。林版我只读了第一回,我感觉还是需要有做简体版的转译,否则至少在字词上的选取上是不够严谨的。
人文的这本书有这么几点我觉得不太好:
1、前言过于没有水准,怀疑前言的作者是否完整读过这本书。而且不写时间。
2、人物关系图难以理解。我对书中各个人物关系是比较明了的,然而再翻看这样的长图,仍不明白是按什么排序、以什么为依据的。
3、排版使用开明式。我理解这是一种较老的排版方式了,现在的阅读方式似乎还是全角式好点。
"rest":"<br />另外有个疑点就是有时候感觉回与回之间会卡一下。比如前一回尚还极写玉鬘的少女情怀,连源氏这种美妙男子都难以动心,连源氏挨着她坐,说一些情话都觉得很厌恶,很难为情;下一回忽然就失身于髭黑大将了,以致源氏也是“懊恼不已,终于无可奈何了”。这在我有点难以接受。是否两回之间还有内容,但丰版没有译出?"
丰子恺本似不如台湾的林文月版,不过因为林版未引进,故丰版也算是大陆能买到的最好版本了。
据说丰版问题很多,周作人就很看不上丰版,曾言“……上午开始阅源氏校记,发现译文极不成,喜用俗恶成语,对于平安王朝文学的空气全无了解”。
后又说“略阅源氏校记,丰子恺文只是很漂亮,滥用成语,不顾与原文空气相合与否,此上海派手法也。文洁若予以校正,但恨欠少,其实此译根本不可用 ”
最后“……最近论丰子恺,却并不高明,因近见丰氏译稿乃是茶店说书,似尚不明白源氏是什么书也。”
又有不少人传林文月译的《枕草子》比周作人的译本好,那么大致可以推知林文月的水平了。
其实有不少台译本的水平比大陆这边的要好的多,比如黄克孙译的《鲁拜集》就远高于大陆的众多译本。可惜都未能在大陆出版,港版、台版又太贵,买不起。哎,气人啊。
喜欢源氏物语(世界名著,经典影视剧作,人民文学名著名译最新版) (名著名译丛书)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