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计算机与网络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3版) [平装]

2013-12-29 
编辑推荐《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3版)》:系统性。以数据结构与算法为基础,以软件技术为线索,介绍软件开发中所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3版) [平装] 去商家看看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3版) [平装] 去商家看看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3版) [平装]

编辑推荐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3版)》:系统性。以数据结构与算法为基础,以软件技术为线索,介绍软件开发中所需要的软件知识和技术。
应用性。内容围绕解决软件开发中所遇到的软件技术问题展开。在介绍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也适当介绍一些原理,但主要还是介绍实现系统软件中的技术,以便读者将这些技术用到应用软件的开发中。
可读性。深入浅出,通过实例引出基本概念,便于教学。

目录

第1章 预备知识
1.1 集合
1.1.1 集合及其基本运算
1.1.2 自然数集与数学归纳法
1.1.3 笛卡儿积
1.1.4 二元关系
1.2 算法
1.2.1 算法的基本概念
1.2.2 算法设计基本方法
1.2.3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习题1

第2章 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运算
2.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2.1.2 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
2.2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2.2.1 线性表及其运算
2.2.2 栈及其应用
2.2.3 队列及其应用
2.3 线性链表
2.3.1 线性链表的基本概念
2.3.2 线性链表的插入与删除
2.3.3 带链的栈与队列
2.3.4 循环链表
2.3.5 多项式的表示与运算
2.4 线性表的索引存储结构
2.4.1 索引存储的概念
2.4.2 “顺序-索引-顺序”存储方式
2.4.3 “顺序-索引-链接”存储方式
2.4.4 多重索引存储结构
2.5 数组
2.5.1 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2.5.2 规则矩阵的压缩
2.5.3 一般稀疏矩阵的表示
2.6 树与二叉树
2.6.1 树的基本概念
2.6.2 二叉树及其基本性质
2.6.3 二叉树的遍历
2.6.4 二又树的存储结构
2.6.5 穿线二叉树
2.6.6 表达式的线性化
2.7 图
2.7.1 图的基本概念
2.7.2 图的存储结构
2.7.3 图的遍历
2.7.4 图邻接表类
习题2

第3章 查找与排序技术
3.1 基本的查找技术
3.1.1 顺序查找
3.1.2 有序表的对分查找
3.1.3 分块查找
3.2 哈希表技术
3.2.1 哈希表的基本概念
3.2.2 几种常用的哈希表
3.3 基本的排序技术
3.3.1 冒泡排序与快速排序
3.3.2 简单插入排序与希尔排序
3.3.3 简单选择排序与堆排序
3.3.4 其他排序方法简介
3.4 二叉排序树及其查找
3.4.1 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概念
3.4.2 二叉排序树的插人
3.4.3 二又排序树的删除
3.4.4 二叉排序树查找
3.5 多层索引树及其查找
3.5.1 B-树
3.5.2 B+树
3.6 拓扑分类
习题3

第4章 资源管理技术
4.1 操作系统的概念
4.1.1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任务
4.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4.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4.2 多道程序设计
4.2.1 并发程序设计
4.2.2 生程
4.2.3 进程之间的通信
4.2.4 多道程序的组织
4.3 存储空间的组织
4.3.1 内存储器的管理技术
4.3.2 外存储器中文件的组织结构
习题4

第5章 数据库设计技术
5.1 数据库基本概念
5.1.1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系统
5.1.2 数据描述
5.1.3 数据模型
5.2 关系代数
5.3 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
5.3.2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5.3.3 数据字典
习题5

第6章 编译技术概述
6.1 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及其基本组成
6.1.1 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
6.1.2 编译程序的基本组成
6.2 状态矩阵法的编译过程
6.2.1 状态矩阵法的基本原理
6.2.2 状态矩阵的压缩
6.3 词法分析
6.3.1 词法分析的任务
6.3.2 读字符程序
6.3.3 状态矩阵法的词法分析过程
6.3.4 算术常数的识别和翻译
6.4 中间语言表示
6.4.1 波兰表示
6.4.2 三元组表示
6.5 语法的分析与加工
习题6

第7章 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
7.1 软件工程概述
7.1.1 软件工程的概念
7.1.2 软件生命周期
7.1.3 软件支援环境
7.2 软件详细设计的表达
7.2.1 程序流程图
7.2.2 NS图
7.2.3 问题分析图PAD
7.2.4 判定表
7.2.5 过程设计语言PDI
7.3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7.3.1 应用软件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7.3.2 结构化分析方法
7.3.3 结构化设计方法
7.4 测试与调试基本技术
7.4.1 测试
7.4.2 调试
7.5 软件开发新技术
7.5.1 原型方法
7.5.2 瀑布模型
7.5.3 面向对象技术
习题7
参考文献

序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需要具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能够独立完成面l临的任务、充满活力、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无疑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各学科飞速发展的有力的催化剂。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计算机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又是大众化的工具。学习计算机知识,不仅能够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能培养人们的信息素养。这是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遵循的理念是: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训练;加强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培养信息素养。
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另一部分是各行各业中应用计算机的人员。这后一部分人一般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他们人数众多,既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又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善于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本领域中的任务。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基本力量。事实上,大部分应用软件都是由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应用人员研制的。他们具有的这个优势是其他人难以代替的。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到在非计算机专业中深入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
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教育,无论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不同,绝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模式和做法。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探索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004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简称CF(:2004);2006年、2008年又共同推出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简称cFC2006)及《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简称cF(22008),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文摘

插图: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实际需要处理的数据元素一般有很多,而这些大量的数据元素都需要存放在计算机中。因此,大量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如何组织,以便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并且节省计算机的存储空间,这是进行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
显然,杂乱无章的数据是不便于处理的。而将大量的数据随意地存放在计算机中,实际上也是“自找苦吃”,对数据处理更是不利。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问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讨论以上各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所谓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二是尽量节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占用的计算机存储空间。
本章主要讨论工程上实用的一些基本数据结构,它们是软件设计的基础。

喜欢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3版)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