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武侠 >

杯雪(套装上下册)(小椴著)(2)

2012-11-27 
我将以上描绘出来的武侠形态称之为上古武侠,或者“元武侠”。上古武侠经魏晋一变,而变化为“中古武侠”,或者是“古典武侠”,由唐宋到明清,佛教将以道家为核心的朴素的民间信仰激发成为道教,儒家进而为心学,儒道释三种观念相互渗透、合流.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杯雪(套装上下册)(小椴著) 去商家看看
杯雪(套装上下册)(小椴著) 去商家看看

他小说的主题,已经由“爱国”与“救亡”这样的后殖民话语里解脱出
来,侠客们的修行与游历,是为了超越自我的精神困境。在没有更好的出路
之前,“守护”成为最好的选择之一,骆寒为—只鸡雏而出剑,对弱小生命
的敬爱,袁老大的维稳,易敛守淮南维护国家的格局,萧如这些世家子弟,
对世家的荣誉的维护,耿苍怀这些绿林豪客对纯正的绿林血脉的维护,奇异
地构成一个椴氏的江湖。守护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而生命力的进发,又是以
“生命之舞”——椴式技击来实现的。这一主题,一直沿续到他的近作《开
唐》与《玺》里,李浅墨“没有选择,只有底线”,就是这个意思。常常有
人将《杯雪》与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比较,我发现,有意思的—点是:骆
寒作为小椴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名侠,颇有原始道家的气味,而《书剑恩仇录
》里的陈家洛,也是因“逍遥游”而悟出武功的至道的,之后金庸由庄子到
全真七子,到后来的神仙韦小宝,入世越来越近,而小椴的人物,却是好像
由魏晋入手,一直在向秦汉商周的苍茫荒凉里走。
小椴小说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文学以来,小说的观念实际上是植
入西方的传统,小说的核心是“冲突”,人物的性格不同,引发的冲突,在
不同的场景里,得到了解决,命运之神的面容显现出来,升华出崇高之感。
金庸的小说,被称作金氏白话,事实上,就是在传统白话章回的体例之下,
引入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技巧,以典型情节,典型的环境,刻写出典型的人物
,故事成为他的小说最核心的东西。仔细读过小椴的中短篇作品的读者,会
发现小椴不乏“故事天才”,但小椴显然有意在克制编故事的才华,他重新
回到中国传统小说“诗言志”的传统,故事的奇变,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所
以,如果小椴也愿意得瑟—下的话,他可能会讲:我只是一个写诗的家伙。
与金庸等人对小说的文化、政治、人性的隐喻不一样,小椴谈得最多的
是“美感”。这可能与他向“诗言志”的中国式小说的回归有关。读者们常
引小椴的一句话是,“请从绝处读侠气”,这个绝处,是离开了“后殖民语
境”的江湖,也是离开了中古“朝野与庙堂”的儒道释的文化江湖,是魏晋
之前,诸子百家存亡断续的绝处,这股侠气,也是回荡在《周易》《山海经
》与《史记》中的“质朴真气”。《杯雪》之中,小椴常引陶潜的诗,他自
己,也喜欢渊明,出现在“上古”转向“中古”的节点上的渊明,他的诗,
岂非也是这样的一段“请从绝处读侠气”!
德不孤,必有邻。小椴之外,还有沧月、凤歌、步非烟等作者,他们一
起,打破了“反清复明”、“攘外安内,,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江
湖密咒,让侠客们重回海阔天空的中国江湖,他们的重返,有借鉴、有摹仿
,也有超越,就像所有的“文艺复兴”一样,它的目的,是要确立起一种真
正意义上的,以自我为主体的“现代性”。我觉得,这也是广义上的,在全
媒体的平台上展开的大陆新武侠的题中之义,用不了多久,一个丰富而充满
了想像力的“武侠世界”就可以建立起来,成为中国心灵的诸多镜像中的一
种,就像日漫与美国的好莱坞所完成的或正在做的工作一样。
十年之前,小椴的《杯雪》,就是这一场“武侠革命”的起点。沧月曾
提到,小椴有诗日:“偶尔兴起,剑挑金庸。”《杯雪》兴起而作,兴尽而
返,关武侠底事?金庸乃近代武侠集大者,恐怕只有“剑挑”,才是予老先
生真正的致意,而天下能出剑者,舍小椴,又能有几人!
我与椴兄,因《杯雪》结识,至今也有十年。武侠版得到他作品的支持
,才能发展至今,我自己的工作、求学与写作,受惠于椴兄,不可计数。重
印《杯雪》与《长安古意》这两部椴兄的发硎之作,编者命我作序,愧不敢
当。尤其是前面一堆半通不通的论说,不伦不类。读者朋友们大可不必理会
此番教条,径直往后,去领略或重温“别是一江湖”的浑沌、清奇、古拙,
而又新锐、动感、流丽的大美。

后记

天涯初雪
沧月
细数流年,不知不觉,认识椴居然已经有近十载。
回顾起来,第一次知道了“小椴”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一篇《杯雪》
——那时候,我还在大学里念书,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给同样是刚刚创
刊的《今古传奇·武侠版》写稿子。而杂志上第一个主打的长篇连载,便是
被改名成《乱世英雄传》的《杯雪》。
当时被那个被篡改的名字囧到了,对这篇文不抱有任何期待。然而,偶
然翻开卷首,一首词映入眼帘,令我只看了几行,便倒吸了一口气。
“杯是只普通的陈年木杯,带着些细微的木纹与光泽,像是人世间那些
小小的痴迷与眷恋,不忍释手的、却又如此可怜的快乐与留连;雪还是多年
前那场天涯初雪。——握杯的指是寂寞的,而多年前的雪意似乎有一种穿透
岁月的寒凉,能把一切冻结成深致久远,像这只不动的握杯的手,还有——
友情。
“江湖中,还有谁记得这段杯雪之交?喝下这第一杯酒,故事的开始是
这样的……”
那是我第一次被他的文字惊艳,情不自禁地看了下去,直至夜深人静、
第一卷结束还意犹未尽,掩卷赞叹良久。这个小说是如此的纯正、古雅、流
畅,仿佛和金古温梁一脉相承,却又带着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不禁让自诩
为从小就读遍了武侠小说的我为之吃惊。
于是,就缠着当时的杂志责编横刀给我介绍了此文的作者。
那,便是我和椴的初识。
在2001年相识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写了许多年的职业作者,而我却还
是一个在校念书的大学生,一个初次在杂志上发表作品的新人。他的阅历、
学养、入行时间都远远超出于我,自然而然,他就成了我的前辈。
从《杯雪》开始,我又陆续拜读了他的《长安古意》《洛阳女儿行》《
刺》等作品。小椴的文字清丽精简,结构巧妙,学养之丰厚、见识之广博都
令人赞叹,更难得的是在武侠小说这个已经发展了多年、前人几乎已经穷尽
了变化的类型创作上,他既汲取了前面金古温梁诸位大师的精华,却又保持
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有古韵也有根基,令人耳目一新。
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有着自己桀骜的风骨:雨夜里,那“共倾金荷家
万里”的沉默惊艳少年;萧如最后嫣然一笑,舍身一击,“且看如姐这—刀
”的烈艳;《余果老》里,那“请从绝处读侠气”的慷慨豪迈的老人…”都
给我留下了与以往所读之书截然不同的、深刻而隽永的记忆。
看了那些作品,我就想,原来武侠还可以这么写啊。
那之后,在写作这一条路上,我们结伴走了很多年。差不多十年了,很
多最初的同行者都已经离开,许多当年一起写文的同伴都已不知下落,而我
一直写了下来,从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慢慢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行走、
自己选择前行方向的卜而在这个途中,作为先行者的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告诉我怎样越过那些坎坷、回避哪些弯路,以及怎样培养属于自己的风格。
人生有聚散,最近三年我们网上联系得渐渐少了。然而,每年都会和木
剑客他们结伴,去小椴居住的那个深山里休假一次。每次看到他,都觉得陌
生又熟悉,宛如网络上的第一次相见——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半夜,不谈写
作,只谈谈风花雪月,他种的花草,养的鸡鸭,落地窗外湖水如镜,膝上白
狗闲卧,林下萤火流光。
刻,令人觉得心里静谧和充盈。
候会想,在这个独居深山、在夜里写作的人心里,该有一股多大的精神
力量呢?要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够支持他可以自如地入世出世,可以在现
实和虚幻之间游走?他日后会有怎样的发展、怎样的蜕变?将来的武侠文学
史上,又会怎样书写他的一切?
写作之路,道长而歧,写了很多年后我们的风格已然迥异。然而那一点
初心、那种对写作和倾诉的热切却是依旧一样的——希望十年后能各登彼岸
,殊途同归。那时候,能让彼此的作品,来印证彼此这些年来走过的路。
这是椴的江湖,我们曾经来此见证。

文摘

我将以上描绘出来的武侠形态称之为上古武侠,或者“元武侠”。上古武侠经魏晋一变,而变化为“中古武侠”,或者是“古典武侠”,由唐宋到明清,佛教将以道家为核心的朴素的民间信仰激发成为道教,儒家进而为心学,儒道释三种观念相互渗透、合流,建构出更加完备的精神生活与政经文化的空间。而随着领土的拓展,人口的繁衍,郡县的治理,都市的出现,造纸印刷术的发明,一个更加复杂的家国社会涌现出来。武侠的文本,在唐传奇以来的笔记小说,在游侠边塞诗,在一些图画,民间艺人的说书与戏剧,更在一大批由变文到话本再到演义体的“侠义小说”,我觉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唐传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这些文本。由民间涌现的、个人的生命力,被儒道释的观念所激发、所规训,与小说这样一种丰富的文本系统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亦真亦幻、优美深邃、铁骨柔情、充满了想象力与生命力的武侠世界,这个文本世界是与治乱更替的中古社会相对照的。
二十世纪初,随着清朝覆亡、民国兴起,西方文化洗劫了天朝梦与田园诗。民国刺客与国术强人固然是层出不穷,一时间,武侠小说也由平江不肖生等人,借由日本的西化经验,确立成为通俗小说的重要门类。职业的武侠小说作家,成为上海、天津、北平、中国香港、中华台北等都市万丈红尘中的一项谋生职业,民国武侠与港台武侠,事实上一脉相承,由平江不肖生到还珠楼主到梁羽生到金庸,武侠成为都市小报的连载、通俗小说的出版、大众电影的上演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_,成为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市民与农夫的最为普遍的白日梦。且牵强地将这一时期的武侠称之为“近代武侠”吧,与以前的武侠文本最大的不同,我觉得,一是小说家们认同了“科学的信念”,着手以“武术”来改变与推演出新的武术体系与修行的路径。

编辑推荐:

政治学导论(第4版)(杨光斌著)

君主论(双语买1赠英文版1册)(马基雅维里著)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落实目标和责任的完美方

故宫珍藏善本:梅花易数(九州出版社) 

佛教十三经(鸠摩罗什著)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著)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