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钟文庆著) | ![]() |
|
![]() |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钟文庆著) | ![]() |
我曾经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诚实的人。我所接受的职业训练永远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在公司里,像我这样的财务人员扮演的总是道德楷模的守门人角色,是政府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表率和监督者,像施瓦辛格在影片《终结者》中拯救地球一样,是所有不合常理的行为的终结者。循规蹈矩在财务人员的血液里流淌,不要冒险,不能出轨,政策流程高于一切。在本质上,报表的虚假与财务职业的训练水火不相容。
然而,为什么财务人员的头上永远漂浮着那片作假的黑色雨云,难道做假账是被施了咒语的宿命?最有名的例子是:
“1+1等于几?”
财务回答:“你想让它等于几?”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下意识会想到的自然是开车人的责任。但是,如果在同一地点接连发生多起事故时,我们就必须考虑一下这段路的路况以及交通规则。如果所有财务人员都阻止不了假账流行,我猜想唯一可能的并且合乎情理的解释就是:财务本身可能就是虚假的。财务报表从本质上说是“真实的谎言”。
我在跨国公司里做了十几年的财务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在一个专业领域里浸润久了,就像西方人说的:你做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Youarewhatyoudo)跟许多专业的财务经理人一样,我的生活环境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财务报表组成的。在这个世界里,凡事都与财务有关,人类的所有关系都体现在借贷之间,现实就变形成一张硕大无比的资产负债表。
就像走进电影院,在100分钟里,你的真实的生活实际上已经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银幕上的生活,它是虚拟的,是别人的,同时,又是真实的,是你的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它还要影响甚至左右你的现实生活。
走出电影院,我常常会为这种虚拟与真实之间的错乱感到困惑。财务也是如此,当整个社会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产生了动摇,我开始怀疑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很多被奉为真理的概念。原则都似乎不再真实可信。为什么财务报告总被认为是虚假的?为什么企业财务的各种丑闻总是层出不穷?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真的存在临界点吗?如果存在,这临界点又隐藏在何处?甚至当我试图追溯到财务的本源时也不时迷失方向,我甚至怀疑财务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我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财务吗?据说中国有2000万财务从业人员,这些财务人员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没有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吗?这条路最终会通向何处?
波特言下之意是说,中国的企业追求利润的程度还是太不够,企业能够做大却不能做强。从规模上看,中国的很多企业都不小,但是盈利能力不够强,主要靠薄利多销,经济危机一来,市场需求减少,多销被终结,企业很快就开始亏损,甚至倒闭。这时,你就会发现,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并非当初想象得那么重要,利润才是关键。
股东们也依靠企业利润来判断股价。股东们的最大兴趣实际上不是在二级市场上通过买卖股票赚钱,炒股不是目的,二级市场风险太大而且不可控,投资企业的股东们最终期望的是分享经营利润,分得股利才是目的。对股东来说企业盈利多少,就意味着能分到多少。
股东变成了股民以后,股利似乎不再重要了。没有人指望靠股利存活。股票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低买高卖,盈利取决于股价。股价跟很多因素有关,不过,有一个指标很重要,那就是市盈率(P,E),这是股民买卖股票的重要参数。市盈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是每股的价格,分母是每股的利润,也称每股收益。市盈率低,表示股价被低估了,值得投资。因此,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价。利润降低,股价也降低。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是向银行借债的安全保障。银行家依据利润的变化来决定贷款的额度。特别是在中国,利润指数是银行家最看重的数字。利润的高低决定贷款的规模。没有利润的企业在银行家眼里跟破产等同,寻求银行信贷的雪中送炭无异于缘木求鱼。银行的势利体现在对利润的高度重视上。
在企业内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更是与利润休戚相关。经理人的职业生涯通常被利润操纵着。利润最大化是管理层的职责,也是所有职业经理人的成就感、荣誉感和个人报酬的最重要的来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