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生命四元素:占星与心理学(史蒂芬.阿若优著) | ![]() |
|
![]() |
生命四元素:占星与心理学(史蒂芬.阿若优著) | ![]() |
人类这个有自觉意识的主体,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现象世界里,一面经验着各种外来的挑战和刺激,一面又要勉力去调和内在反应带来的冲突与矛盾,因此亟需一套能兼顾质与量、个人与整体宇宙、主观与客观性、世俗与神秘性、形而上与形而下、现象与原理的诠释系统,来帮助自己理解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如此才能完整地洞察心理惯性模式之中必须修正、调整和转化的老旧制约。
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在试图厘清、阐明及说服读者,为何占星学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遭遇过人类的青睐及污名化,仍然能突破科学实证主义倾向的制约,逐渐与心理科学结合,而达成了上述种种在诠释上的完整目的。
此外,阿若优也花了许多功夫来阐明占星学为何能成为“人本心理学”的有力工具。
第一章 现代科学与心理学
由于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世界性的变革,尤其是在通讯系统、社会形式及国际关系上面,因此我们对人和宇宙的观点也在改变。生命的变化一向是不停歇的,但目前我们似乎正面临着某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些老旧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即将来临的另一种生命循环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科学和整个心理学界必须以开放和富创意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改变。大部分人仍仰望所谓的科学家和专家为当前的两难之局带来解答,然而这些心理学家、专家、治疗者或声称自己有解答的人,其实并不能提供什么。他们很难为人类经验的意义和目的带来真正的启蒙。不过其中有几位专家——譬如荣格博士和德日进——已经采取确切的行动,朝着更完善的方向来了解人类存在的最深意涵。但是大体而言,这些专家学者多半仍拒绝冒险,宁愿隐身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虽然他们声称自己追求的是真理,而且愿意整合现代所有的世界观去帮助人类。极少有人具备真正的创造力和勇气,甘愿被当代人和同僚批评,也要追求生命最高的理想。
在今日的西方世界里,我们发现人越来越和自己的文化解离,他和他的根源已经脱节了。他已经捐弃了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价值,因此急需和这些传统的精髓重新建立关系,而且要回归精神的核心,方能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根据我的了解,心理学领域里没有任何一种人格理论,足以了解和描述什么是“宇宙人”,因此我们必须开始寻找其他的理论、概念及经验,来了解每个人的根本实相。这当然是很难办到的事,然而一种全球性的社会正在形成,所以我们最好做妥准备,深入地去探究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正在萌芽的世界新秩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人类的宗教》之作者休斯顿·史密斯(Hustonsmitll),曾经说过以下这段话:
世界有三大文明:西方文明、东亚文明(中国)以及南亚文明(印度)。它们在自己的历史最重要的阶段,分别发展出了解决不同问题的长才:西方文明的长才是对大自然的研究,中国人对社会关系特别有认识,印度文明着重的则是心理上的关系。如果以上的假设属实,那么每一种文明都可以从其他文明学到自己忽略的事物。
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里学到对家族的重视,对长辈的敬重,愿意在帝国统治下尽个人本分,对社会付出更高的忠诚度。根据戈顿·埃伯特(GordonAllport)的观察,印度文化一向认为人有四种目标,分别是追求快乐、世俗成就、责任义务以及终极解脱。但西方世界追求的几乎完全是前面两个目标,对责任义务虽然稍有关注,却毫不注意终极解脱的议题。同时印度人对人类的典型也有认识,虽然促成了种姓制度的滥觞,仍然算是有效的洞见。
此外,这种新文明将会更注重生态议题。如同我们早先提到的,西方文明一向着重于观察自然,中国和印度也关切自然议题,但精神比较倾向于华兹华斯(Wordsworth)而非伽利略(Galileo)。西方世界善于操控自然……近年来有许多人在摸索缘起论,然而生命的质量又该如何看待呢?我认为世界终将回归到这个新文明的生态面向。
我对这个新文明的第三种预测是,时机一旦成熟,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人朝着灵性方向发展。19世纪时我们将整个自然看成一部机器,现今的20世纪我们则把自然看成一个有机体。我们的定论越少,自由度就越大。我们有可能从17至19世纪的机械观以及20世纪的生物观,转向21世纪的精神观吗?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个新世界文明很可能发展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把过往所强调的三个面向——自然、人类以及自身——统合起来。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