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海权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 ![]() |
|
![]() |
海权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 ![]() |
《海权论》编辑推荐:1.100年前的美国人早有惊人预见: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2.南海遭群狼蚕食,中国成抗议大国,中国不缺钱,不缺枪,缺的是海权意识、海洋观念!
3.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巨著之一,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一本书。
4.一本书看懂世界格局,从此不再怕看国际新闻!
5.赴索马里海域护航的海军官员,人手一本《海权论》!
作者:(美国)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译者:一兵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年),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共留下专著20多部及论文130多篇。他首次明确提出“海权”的概念,并成功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海权理论。海权理论对美国及人类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富兰克林称马汉为“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第一章 引论 001
第二章 海权之要素 017
一、地理位置 020
二、形态构成 024
三、领土范围 030
四、人口数量 031
五、国民特征 035
六、政府特征 042
第三章 个案分析:1778年的海战 065
第四章 欧洲的冲突 089
一、协约与同盟 089
二、德国的崛起 106
三、东方和西方 120
第五章 亚洲的问题 142
一、三强——俄、英、美 142
二、海权与陆权的冲突 155
三、以中国为中心 170
四、日本、中国的变化及其影响 185
第六章 美国的利益 201
一、美国向外看 201
二、夏威夷的意义 207
三、地峡和海权 213
四、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战略 222
五、英美重新联合的可能 231
六、未来和美国海军 236
七、如何准备海战 242
八、回顾与展望 249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所处的时代,是美国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并进入垄断阶段的时代。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首位,而此时世界已基本被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在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同时,欧洲正在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准备用武力来打破原有的平衡。在此背景下,美国逐渐出现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公众舆论。“海权论”的提出,迎合了美国急欲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愿望和政治需要,使美国拥有了进行海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因而受到了美国统治者的欢迎。马汉还撰写了许多篇论文,用他的海权论解释新的国际秩序蓝图。马汉的海权理论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成为公众舆论的主旋律,对众多美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尤其是先担任助理海军部长、后当选总统的罗斯福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海权论”也是美国对外战略发生转折的重要标志。罗斯福在他连任四届总统的任期内,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海军的建设,使得美国海军空前强大。
二战以后的60多年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重视发展海上军事力量的格局并未改变。就拿我国的周边来说,各国都在拼命发展海军。日本已经拥有亚洲第一强大的海军力量,印度也已拥有可以在地区称霸的海上力量,其他各沿海国家也都把大笔金钱花在发展海军上,相比之下,我国的海军建设显得明显滞后了。过去,我们过分强调防御型战略,强调“实行近海防御、保卫本国的领海和海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对于马汉的海权理论,只是在个别场合提及,并称其为“资产阶级海军战略理论家,提出了适应美国海外扩张需要的理论,强调利用公海向海外输送兵力、称霸海洋”,这显然忽视了其符合科学理论规律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日益加强对海权的重视,海军建设也上了新的台阶。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被正式确定为“中国航海日”,每年这一天,我国都举行关注海洋权益、重视国家海权等内容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中国海军肩负着全国人民的期望,远航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为我国(包括港澳台)商船和联合国执行人道主义任务的船只护航。这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同时也是中国海军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职责所在。执行这样的任务,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毋庸讳言,任务是极其艰巨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民海军虽然已经发展了60多年,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基本上还没有脱离以近海防御作战为主的模式。当前,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给我国的海上安全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海盗、海上恐怖主义、海上走私贩毒等,都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是一种国际犯罪,是发生在海洋空间的典型的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应对这种威胁,是海军非战争行动的主要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海军正在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将在国防事业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于本书完成于19世纪末,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并带有明显的美国国家利益色彩,所以,读者在阅读时要有辨别性地阅读。
版权页:
第五章 亚洲的问题
一、三强——俄、英、美
一个国家要生存,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这和个人的生存法则是一样的。保存自己就是通过一切恰当的手段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以自己的力量抵御外部势力的侵扰。
为了让行动产生最大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活动,我们都要将长期性的想法和短期性的想法相结合,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表面上看,这两种观点似乎相矛盾,但它们的实践意义与影响却是互补的,就如同宇宙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一样,只有当两者同时出现时,才能保证在判断和决策上的一致性。生活就是不断在似是而非之间找到着力点,前面提到的情形只是对它的一种描述罢了。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相反的事实,而不是费尽心机地去抑制它,才能够让我们在成功的航线上越行越远。有一个政治信条大众都认可:“拥有一个强大的反对派能够增加代议制政府的成功效率。”这是对上述观点的一个有效诠释。所以,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详细的材料以后,才能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如果只注重细节,而不把握事物间的主要矛盾,我们就很难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和它们对整体的意义,并采取恰到好处的行动。能不能正确理解事物间的关系和重要性,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我们暂时不谈国家、集体或者其他事物之间的运动形式,光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就充满了种种必然性和不可预见性,我们的思想必须融入它们之中,而且要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精明的判断和决策。我们一般把行动放到最大化来进行决断,而世界上更多的是微小的、出人意料的、复杂的和充满新意的东西。虽然每个国家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内部问题上,但它对自身命运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形势的发展。这些影响不但各不相同,而且还导致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连续性变化。这些变化的重要性和性质是不断起伏的。化敌为友,以弱胜强,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一个国家及其领导人在任何时期都可能会遇到失望、失败甚至动摇国家根基的情况,但他们应该想到,这只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应该做的就是立足实际,从当前的情形来分析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形,虽然这些预想可能会超出他们这一代的范围。但他们必须想到自己是后人的保护者,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及其领导人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并在合适的时机下合理行事。然而,由于人为的估计和事物的变化总不会那么吻合,预测和估计又非常困难,所以他们必须走好眼下的每一步,又要放眼未来,只有他们清醒的头脑和国家的利益相一致时,国家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于美国扩张主义的起源和演化虽然不是我们这次讨论的主题,但对这方面的研究依然有重要的意义。美国的扩张在最近的时间段里向前走了一大步,想要充分研究它就必须考虑大量的细节,以便从其中找出影响扩张的几个重要因素。但是这样做未必是最好的,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国的扩张只不过是几十年里欧洲文明发展的一个片段。我们能够在俄国侵占亚洲的过程中,在非洲的分裂中,在法国和德国的殖民雄心中,在德国海军力量的增长中,在日本的进步中,以及在非洲南部的实践中初露峥嵘的英国联邦思想中看到明显的证据。每一个军事大国在这些运动中的表现都不应该被我们忽视。虽然我们不知道这种运动的起源和前景,但这种运动确实存在着,而我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改变了国际局势和种族之间的关系。不管这种运动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它肯定有自己的前途,要了解这些并非易事。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现实,我们还要做好此刻我们该做的事。
本文就是要对上述可能的前景做一个细致的陈述和研究。在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说一下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如何反映长期和短期的观点的。古巴、西印度群岛及巴拿马地峡对美国在政治、军事和商业上的重要意义在几百年前就被人知晓。要详细地说明这些可能需要很长的篇幅,我们暂且不管偶然性的细节,单从外交谈判和政府主张,还有如《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格兰特政府吞并圣多明戈的努力、关于购买丹麦人占有的岛屿的失败谈判,以及我们与哥伦比亚达成的确保地峡铁路运输的条约这些重大事项中,我们也能看出些端倪。人们对美洲的关注要早于美国的成立,当美国人把扩张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时,上面的关注便形成了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在美国内战前就存在,但在内战之时受到了压制,在内战结束之后,它又重新焕发了活力,美国坚持让法国从墨西哥撤出就是这一信念的具体体现。在某些特殊时刻,长远的想法要服从当下的利益,一旦危机消失,长远性的想法又要占据上风。
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当形势中出现了新的因素,旧的因素的影响和重要性就会显得更加清晰,因为它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被人肯定,其正确性慢慢地在具体行动中表现出来。美国的扩张思想变得更加公开和急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表述得也更加自信。接着,美国将眼光移开了安的列斯群岛与巴拿马地峡,放到了太平洋、夏威夷、中国及日本身上。不过仅仅是注意到这一点的话,依旧有它的局限性,除非美国的统治者能够认识到海权对国家发展和世界的重要影响。当然,海权只是扩张的一个基石,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它自己并不具备扩张的能力。美国扩张者没有将眼光放到太平洋以外,一直没有超越夏威夷,由于夏威夷对美国重要的军事意义,美国人从来都是以防御的观点来看它,而不是把它当做,称霸世界的一个据点。根据我的观察,在美国与西班牙战争之前,美国的扩张就被历史上继承下来的防御思想所束缚。现在的美国人只是将安的列斯、古巴、巴拿马地峡及夏威夷作为军事防御基地,并渐渐感到美国所要面对的危险都可能从那里开始。所以美国人必须赶在敌人之前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哪怕不是军事行动,也要采取一项直观的政策。
正是这种心理才导致了和西班牙的战争,它的结果也正说明,一旦拥有了适合自己的精神土壤,思想的种子就能很快生根发芽。当下的美国人正在讨论建国者和前几代人都没有涉足过的领域,而各种声音和文字、报刊评论都显现了这一现象。历史习性让美国人从没断过在自己大陆外获得疆域和建立权力机构的想法。虽然在亚洲获得霸权的这种想法让美国人乍听之下大吃一惊,但这是美国人长远的计划,也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这跟美国在短期内的行动并不矛盾,就像对菲律宾的吞并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这是美国人在思想上很完美的跳跃。
今天,我们必须制定出符合眼下发展的政策,并安排一系列任务。不过这对于马上要去做的事来说是必需的,但对于以后来说就未必同样如此。在充分考虑到现实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对将来发展趋势的把握,这些都跟我们在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年发生的一些事件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它们的研究会为我们对未来的展望提供正确的方向。虽然这种展望不一定完全正确,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种种不一致性,但只要国家的引导是富有远见的、持续不断的,它就能产生重要的意义。进行这种研究要有灵活的头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因为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对国际形势的漠不关心,除了门罗主义。这不但是我们所处独特地理位置产生的结果,也是我们骨子里刻意要求的产物。这种懒惰是历史遗留的,因为在当时,故步自封有很多充分的理由;还有,这种意愿和华盛顿反对美国加入同盟的警告息息相关。当今世界局势在发生变化,我们没办法置身事外,所以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行动对国家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处理国际关系。对于国际局势的关心不仅能增加我们的知识,也能满足我们对陌生事物的渴求性,这些和我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影响着我们的后代。
有了长远的意识,在处理国际中的突发状况的时候就不会显得手足无措,因为这种意识已经帮你做出了选择。对于即将发生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做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充分的准备是指对现状和未来都有足够的了解,美国最近发生的状况很好地表明了这种准备的重要性。对古巴和西班牙的战争使美国攫取了世界强国的地位,由此带来了无数的责任和机会。没有比这个更能让人感觉猝不及防,并能更好地说明眼前的考虑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了。很显然,对现实的种种考虑在一定情况下并非无足轻重。肯定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将美国从欧洲国家的争斗中拉出来,并让它重焕生机。和西班牙的战争只是这些事件中的一个,这些事件都促使人们把眼光转移到了东亚,使人们认识到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改变以往的政策。处理眼前利益的重要性在下面的事实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日本在四个月前还向美国政府表示对我们吞并夏威夷的不满,而现在又十分支持我们占有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