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宝宝常见病预防调养食谱(Rayman妈妈著) | ![]() |
|
![]() |
宝宝常见病预防调养食谱(Rayman妈妈著) | ![]() |
有一次给新手父母们讲营养,讲到宝宝冬天从寒冷干燥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可以烤个橘子给宝宝吃,预防风寒咳嗽,很多父母恍然大悟:“我妈小时候也给我烤过,就是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其实,这些生活细节谁都经历过,只是我们很少记得而已。
我的父母对生活常识的教育更甚于他人。母亲是个感情丰富、好奇心重、动手能力极强的知识女性,会用高压锅做酸奶;会自己生白生生的嫩豆芽;春天会领着姐弟几个去挖野菜做饺子;端午的清晨踩着露珠摘来艾叶,晾干给我们洗澡用;入伏会煮酸甜爽口的乌梅汤、解暑的绿豆汤;初秋会用新鲜的桂花做桂花酱,放在难以下咽的粗粮里;冬天会把红薯扔进火炉烤得香喷喷、软呼呼的……虽没系统地学习过中医食疗和西方营养学,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吃什么、怎么搭配、遇见各种情况怎么处理,对于母亲来说都是从容淡定、游刃有余的。
回首那个物质不甚丰富的年代,是那些味蕾与生活上小小的细节成就了一个色彩斑斓、回味悠长的童年。而我与先生和知心好友,多数也是因为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小小本领才得以相知、相惜、相交。心情不好的时候,几棵菜、几片肉、手边随便几种食材搭配组合一下,变成一款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便觉得一切还在掌握之中,心中的惶恐和不安全感也随之灰飞湮灭了。这,便是母亲给予我的生存本领之一。
我们出生的年代,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已经过去,生存转为生活。我们的孩子,物质极大丰富,却渐渐失去掌控生活质量的目标和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让子女掌握基本的健康常识和掌控未来生活的技能和信心。
本书写作过程中正是全球甲流肆虐的时期,现代人将人的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强调过了头,出现了种种违背客观规律的“人定胜天”,随意盲目性的“改造自然”,以至于破坏了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使得地球环境日趋恶劣,今日地球上的人类尝到了人天分离的苦果,客观规律性必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大洗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Rayman爸爸说:“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认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才能让人类在自然中生存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本书没有别出心裁的理论和方法,只是一位攻读营养学的母亲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把自己的实践与年轻父母分享的一种努力而已,很多实例都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实际发生过的、最最基础的生活常识。
仅以此书献给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母亲们,同时向为本书的出版给予无私帮助的中国妇女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意!
插图:
第3节 让孩子老老实实吃饭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这句话是我最想对新手父母说的。古代医圣孙思邈说过:药食同源,药食一体,食药同功。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食物和药不分家的,不去研究成分,只告诉你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而不告诉你它的具体成分是什么。一把草、几根干扁的根、一小捏土……提倡人权自由的老外是万万不敢在研究不清楚、没有实验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就给自己扣上个侵犯人权的大帽子的,即使出了问题也会拿数据说话。几千年形成的思维定式让他们觉得中医食疗很神奇,解释不通却又认可其效果。欧美发达国家没办法,就在食物和药物中间弄了一个功能性食品,根根叶叶、土块、瓦块全划归了那里面,还起了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做“顺势疗法”。
说到底:中华食疗重在均衡全面的预防,西方营养重在生病以后的研究和补充;西医是治人生的“病”,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现代中医把中药分为3个品级:上品级中药为无毒、无副作用的中药,可久服、常服:中品级中药为微毒,有病时偶服;下品级中药为剧毒,应慎用。市场上卖的粮食、瓜果、蔬菜、菌类、发酵食品就是中药中的上品级。之所以不注册为药更能说明它的安全性,给0~3岁的小宝宝食用是上上之选,“是药三分毒”的道理父母们要深刻理解。
营养剂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健康
另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是现在市场上泛滥的高单位营养剂。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片面宣传补充高单位营养剂的益处。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吃了营养剂,孩子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就都有了,饭吃得好坏就不重要了。其实,每种营养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钙需要维生素D和维生素A、维生素E、镁等促进吸收,铁和锌需要维生素C促进吸收,维生素C还需要维生素P促进吸收……自然是一张神奇的网,健康不是摄入单一的高单位营养剂就能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们想清楚这个道理。
在德国,即使成人的维生素片剂也是要营养医师的处方的,更何况是孩子!孩子的各个脏器还很稚嫩,任何高单位的营养素,如果摄入量掌握不好,轻则导致营养失衡,重则导致器官不可逆性损伤。很多损伤都是慢慢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良的营养结构所造成的健康问题甚至会在孩子成年后爆发。所以,要孩子健康的首要方法只能是先进厨房、后进药房。
举一个例子:按照营养学上的精确计算,1岁以内的孩子每日喝800毫升的奶(配方奶)就足够孩子的钙质需要了,但是很多孩子还是缺钙,还有的孩子吃了钙片也补不上来。其实,导致缺钙的关键问题不是钙元素摄入不足,而是孩子的脾胃功能虚弱,导致吸收不好。钙是矿物质,无论提取自哪里,都是一种性质坚硬的食材。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