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磁学:从基础知识到纳米尺度超快动力学(史拓著)(1)

2012-10-20 
这本书精彩地介绍了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过去十年里的前沿进展完美地描述了当前研究磁性质的新颖技术——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X射线磁二色性谱和光电子发射电子显微术,XMD和PEEM)。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磁学:从基础知识到纳米尺度超快动力学(史拓著) 去商家看看
磁学:从基础知识到纳米尺度超快动力学(史拓著) 去商家看看

编辑推荐

《磁学:从基础知识到纳米尺度超快动力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这本书精彩地介绍了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过去十年里的前沿进展完美地描述了当前研究磁性质的新颖技术——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X射线磁二色性谱和光电子发射电子显微术,XMD和PEEM)。写得超级棒}两位作者都是出色的演说家知道如何吸引听众。强力推荐。
——读者书评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史拓(J.Stohr) (德国)希格曼(H.C.Siegmann) 译者:姬扬

目录

中文版序言
Preface of the Chinese Edition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磁性:神奇而实用
1.2 磁学的历史
1.3 磁性质、中子、自旋极化电子和偏振x射线
1.3.1 自旋极化电子和磁性质
1.3.2 偏振X射线和磁性质
1.4 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
1.5 关于未来的思考
1.6 本书简介
第一部分 场和矩
第2章 电场、电流和磁场
2.1 磁学中的符号和单位
2.2 电场
2.3 电流及其磁场
2.4 大电流密度
2.5 材料中的磁场和电场
2.6 磁性材料中三个磁矢量之间的关系
2.6.1 薄膜的杂散场和退磁场
2.6.2 杂散场和退磁场的应用
2.7 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质
2.7.1 宇称
2.7.2 时间反演
第3章 磁矩及其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3.1 磁矩的经典定义
3.2 从经典磁矩到量子磁矩
3.2.1 玻尔磁子
3.2.2 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
3.3 外磁场中的磁偶极矩
3.4 磁场中磁偶板的能量
3.5 非均匀磁场作用在磁偶极上的力
3.5.1 斯特恩一盖拉赫实验
3.5.2 莫特探测器
3.5.3 磁力显微术
3.6 磁场作用在磁矩上的转矩
3.6.1 磁矩的进动
3.6.2 进动的阻尼
3.6.3 磁共振
3.7 时间与能量的关联
3.7.1 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
3.7.2 经典自旋进动
3.7.3 量子力学自旋进动
第4章 依赖于时间的电磁场
4.1 概述
4.2 相对论性运动的基本概念
4.2.1 惯性参考系之间的长度变换和时间变换
4.2.2 惯性参考系之间的电场和磁场的变换
4.3 匀速运动电荷的电磁场:速度场
4.3.1 速度场的特性
4.3.2 大电流和强磁场的产生
4.3.3 超短电子脉冲和磁场的产生
4.3.4 速度场的时域特性
4.4 加速场:电磁辐射的产生
4.4.1 偏振的X射线:同步辐射
4.4.2 更亮而且更短的x射线脉冲:从波荡器到自由电子激光器
第5章 偏振电磁波
5.1 麦克斯韦方程及其对称性
5.2 电磁波公式
5.3 电磁波的强度、通量、能量和动量
5.4 偏振电磁波的基本态
5.4.1 光子角动量
5.4.2 线偏振基本态
5.4.3 圆偏振基本态
5.4.4 圆偏振电磁波的手性和角动量
5.4.5 单位偏振矢量的总结
5.5 自然偏振和椭圆偏振
5.5.1 自然偏振
5.5.2 椭圆偏振
5.5.3 光的偏振度
5.6 电磁波在手性介质和磁性介质中的透射
第二部分 磁相互作用的历史和概念
第6章 交换相互作用、自旋一轨道相互作用和塞曼相互作用
6.1 概述
6.2 泡利方程:依赖于自旋的原子哈密顿量
6.2.1 中心力场中的独立电子
6.2.2 两个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称化假设和不相容原理
6.3 交换相互作用
6.3.1 原子中的电子交换相互作用
6.3.2 分子中的电子交换作用
6.3.3 磁性和化学键
6.3.4 从分子到固体
6.3.5 海森伯哈密顿量
6.3.6 哈巴德哈密顿量
6.3.7 H2的海森伯模型和哈巴德模型
6.3.8 小结以及电子交换相互作用的一些普遍规则
6.4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6.4.1 原子谱的精细结构
6.4.2 自旋一轨道相互作用的半经典模型
6.4.3 自旋轨道哈密顿量
6.4.4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6.5 洪德定则
6.6 塞曼相互作用
6.6.1 塞曼效应的历史和理论
6.6.2 塞曼相互作用和交换相互作用导致的电子态分裂
6.6.3 塞曼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第7章 固体中的电磁相互作用
7.1 本章概述
7.2 局域磁性和巡游磁性:离心势场的作用
7.3 固体中相互作用的相对大小
7.4 铁磁性的能带模型
7.4.1 玻尔磁子数缺损之谜
7.4.2 斯托纳模型
7.4.3 能带结构的起源
7.4.4 密度泛函理论
7.5 配位场理论
7.5.1 独立电子配住场理论
7.5.2 多重态配位场理论
7.6 电子关联和激发态的重要性
7.6.1 氧化物为什么常常是绝缘体
7.6.2 稀土和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中的关联效应
7.6.3 从非局域化行为到局域化行为:哈巴德模型和LDA+U模型
……
第三部分 自旋极化电子和偏振x射线技术
第四部分 铁磁金属的性质和现象
第五部分 当代磁学的一些主题
第六部分 附录
参考文献
常见缩写和中英对照索引
作译者简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