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DK动物大百科(大卫.伯尼) | ![]() |
|
![]() |
DK动物大百科(大卫.伯尼) | ![]() |
动物大百科第一版于2001年出版时,针对自然界建立了一套新的标准。这个标准在新的版本中继续沿用,但是它已随着过去十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和更新。一个由70多位动物学家、生物学家和自然学家所组成的团队,对动物界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考察,不光涉及人类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种类,还包括那些只有专家才能识别的种类。史密森尼学会作为一家世界上顶级的科学研究机构对旧版本中将近2000个动物档案予以了修正,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和出版者之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伙伴关系。
虽然10年的时间相对于我们这个星球的历史只是非常短暂的瞬间,但是这期间生物科学所取得的重大进步可以说有目共睹。这主要由于基因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科学家能够愈来愈精确地发现动物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人类不断地重新审视动物的分类法,对此新版动物百科在动物的归类和命名上都有所体现。通过基因学的研究,一些新的物种被从传统的分类法中甄别出来,与此同时每年通过对森林、海洋的科学考察以及对土壤的筛选,又有惊人数量的新物种被发现。本次新版收录了其中一些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人类在新物种的发现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世界上的动物却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许多动物比如红狐天生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安家落户,无论是城市还是半沙漠地区,哪怕是距离原住地非常遥远的地方。相反,另一些动物则对适合它们生存的栖息地气候、生活空间和食物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即使是微乎其微的,也会把这些物种逐步推向危险的境地。
随着人类数量的增长和在太空影响力的不断扩张,世界上许多动物的生存前景却越来越令人堪忧。动物百科第一版面世之时,地球上人口业已10亿计数量的速度膨胀,更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致使动物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污染和栖息地被破坏对动物构成了最直接的危害,但是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影响绝大多数物种,而不论其栖息在陆地、淡水还是什么别的地区。对于某些动物,这些威胁是如此的严重,致使它们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尽管如此,在动物百科第二版的出版过程中,在很多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够如此准确地获知我们这个星球上所生活的物种,它们在如何的变化,以及那些物种需要刻不容缓的保护。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动物族群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重新恢复。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往往非常令人惊异的。夏威夷黑燕过去一度仅剩下30只,而如今其野生数量已重新恢复到将近1000只,圈养也基本达到了这个数量。南部白犀牛的生存状况也曾经极度危险,但现在其数量又恢复到18000只,而且整个数量还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即使像北极海狮这一在20世纪几乎因狩猎而被灭绝的种类,目前,竟然有600万只拥挤在南佐治亚州的海岸上,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哺乳动物群落。
如今,对于生物保护的国际间合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富有成效,否则的话进一步推进生物保护的工作将无从谈起。2010年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联合国大会在日本召开,对于自然栖息地在生物保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会各国达成共识,并且各国承诺2020年前完成17%陆地面积和10%海洋面积保护工作的目标。在几千位科学家努力工作的基础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记录在册的面临危险的物种重新进行了整理。与此同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严格控制边境交通以防成百上千的受威胁物种被带出境,保护对象从最小的昆虫一直到体型最大的大象。另外还有很多组织则从其他方面对自然界进行监控,比如鸟类的迁徙路线以及珊瑚礁和开放海域的生命等。所有这些工作集合到一起就构成一个庞大的覆盖全球的信息采集系统。
生物的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说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所有的人都应该不遗余力地保护其不受破坏。动物是生物种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动物百科全书囊括了从最大的哺乳动物到最小的无脊椎动物,其范围之广是无可比拟的,更令人惊叹的是本书中所呈现出的动物生命的丰富与美丽。在这个动物急需我们人类伸出援救之手的危急时刻,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史密森尼学会倾力支持,涵盖地球上迄今最齐全的野生动物物种。
在动物大百科第一版的基础上重新修正了2,000个动物档案。
每册5000幅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清照片和彩图,全面展现了庞大的野生动物王国里各物种的有关知识。
野生动物世界的权威视觉典籍,为读者打造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动物世界。
插图:
P14
动物的体型
全世界体型最大的现存动物是须鲸类,体长可达25米,重可达120吨。而最小的动物是微生物,包括轮虫和缓步型动物(体长约0.05毫米),还有次显微尺寸的蚊蝇类和甲虫类(体长约0.2毫米)。这类动物的体型十分纤细,重量微不足道。即便如此,它们还是具有生存所需的一切身体系统。
由于动物的身体尺寸不同,因此动物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鲸类几乎没有天敌,最大的陆栖动物象类也是如此。它们庞大的身体可以有效利用能量,然而,它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这就表示它们要经过很久才能生育。就另一方面而言,许多动物都能轻松捕食昆虫。昆虫的体型很小,因此利用能量的效率比不上大型动物。不过,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它们就会迅速生殖,因此族群数量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P42
集结成群
开阔的草原很难找到隐蔽地点,因此在那里生活的动物经常要面对危险。许多大型植食动物集结成群来提高生存机会。当动物群体中的多数成员忙着进食时,总会有部分成员负责警戒,因此捕食者要攻击群体比较困难。
如今在非洲平原可以找到最大的动物群。
那里的角马迁移时会聚集超过25万只,队伍长达40千米。不过,这和过去的盛况相比就相形见绌了。19世纪期间,有时超过1000万只跳羚会在非洲南部集结成群。从前北美洲的野牛群,可能也曾有相仿数量,后来由于狩猎几近灭绝。
集群生活也有些问题,其中一项是个体有可能与群体走散。群体中大多数动物的蹄上都有腺体,因此倘若有某只个体离群,还是能够沿着气味小径回归群体。另一项问题是产子。为了避免幼体被踩踏或受到攻击,一些植食动物会在隐蔽处所生产,数周之后才重新加入群体。有些幼体却是在开阔地诞生,因此它们在出生数小时之内,就必须有能力跟上队伍。
P50
在树间活动
小动物能够轻松在树间运动,所需的特化适应程度较低。例如:蚁类的身体很轻,不管是沿树上下移动或跨越森林表层,对它们都没有什么差别。不过,就较大型的动物而言,攀爬是危险的行为,如类人猿、猴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偶尔它们也会失手,一旦没有抓稳,就有可能摔死。
大多数爬树的灵长类动物是在树枝末梢处奔跑跳跃,通常它们使用熟悉的路线,就像是穿梭树间的高速公路。猴类循线移动时主要依靠视觉,不过有许多较原始的灵长类动物,却是在天黑之后才外出活动,如灌丛婴猴,它们部分是靠嗅觉来辨别路径。长臂猿又不一样了,它们会挂在树枝下方,两手交替摆荡前进,这种空中飞人特技令人屏息。这种非常罕见高超的运动方式称为“臂跃行动”。热带森林还庇护了种类繁多的飞行动物,它们在树顶林间飞扑盘旋,包括鸟、蝙蝠和飞行昆虫等类群。然而,却也有许多不具亲缘关系的动物,演化出类似翅膀的皮瓣,便于滑翔,其中也包括部分哺乳动物和蛙类,甚至还有蛇类。这类滑翔动物在树间移动时,有些能够飞越100米而且惊人的是,其中有许多还是在天黑之后才最活跃。
P240
长颈羚
体长:1.4-1.6米
尾长:22-35厘米
体重:28-52千克
社群单位:独居/群居
现况:近危
长颈羚有非常修长的颈部和腿部,且能将脊椎弯曲成“S”形,以后腿平衡身体重量,可长时间用后脚垂直站立。这种能力使它能啃食的茎叶高度,是疏林和稀灌木区中,同型食草动物所无法触及的高度。从正面看长颈羚,会发现其颈部、头部和修长的楔形吻部都极为狭窄,方便将头探入金合欢和其他有刺的叶丛中。长颈羚会利用尖长的舌头、灵活的嘴唇和锐利的门齿摘食小叶片。毛皮以淡红黄色为主,背部和侧身上部有宽大的深色横纹,腹部、颈部、唇和眼睛四周白色,尾巴黑色,有簇毛。只有雄性有角,长度可达35厘米,是较粗而弯的角。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