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班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 ![]() |
|
![]() |
班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 ![]() |
版权页:
插图:
同样,师生冲突可以说是指师生间由于目标、利益、观点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旨在遏止对方并满足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外显的攻击性冲突,也可以是潜在的冷战性冲突。
师生冲突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冲突,这可以让我们比较理性地看待学校中的师生冲突现象。在班级生活中,由于师生背景的社会积累有差异、社会阅历有差异、社会地位有差异,乃至个体之间目标、需求的差异,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师生冲突。作为教师,必须正视这种师生冲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可能构成的影响。
我们能够从积极方面看待师生冲突。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克制、相互促动的力量;师生冲突反映了教师与学生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因素;师生冲突表现了学生的“批判精神”“自主精神”;师生冲突还有利于师生之间改变互动方式,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冲突可以分成良性冲突与恶性冲突、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良性冲突是指冲突双方存在矛盾,但没有根本性对立,其基本利益是一致的;恶性冲突则是在核心价值、基本利益方面存在矛盾,其冲突的结果常常造成对冲突双方的伤害。师生冲突的基本性质属于良性冲突,不过恶性冲突并非不可能发生。比如,过于强调分数评价,会导致对学生身心的伤害,导致基本利益的对立,从而出现恶性冲突。建设性冲突是对组织、人文环境和群体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冲突;反之为破坏性冲突。如果基于共同利益背景下的师生冲突只出现在适当程度,同时冲突双方对之做出及时反应和改善性应对,师生冲突就能够起到利于班级组织发展和班级环境和谐的建设性作用。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