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电力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

2012-10-16 
  电力工程(electric power engineernming),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电力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去商家看看
电力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去商家看看

序言

1952年,我国大学进行院系调整时形成了一批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工科大学几乎都把电气工程专业作为本校的重要专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专业分得很细,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原来的电气类专业共5个: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工业自动化、电气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开始进行专业合并。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正是在上述5个专业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专业内容主要是电能的产生、传输和
利用。
电力工程与许多学科专业是密切相关的,现代电力工程的发展也要求不断地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电力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如图O-1所示。电力工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概括:①电力技术,主要是从设备角度概括,包括电源、输电、配电等;②电力科学,主要是从系统角度概括,电力科学的结构(内容及相应的课程)如图0-2所示。电力工程课程涵盖了电力技术和电力科学的基本内容,作为电力专业的学生,自然要学好这门课。
专业合并前,电力系统分析国内较多采用的教材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介绍详细、叙述严谨、循序渐进。在专业细分时期,电力系统分析有8学分,这些教材尤其合适。但是,专业合并后,尤其是各高校压缩专业课程的学分后,电力工程或者电力系统方面的学分只有5学分左右。在这种背景下,最近几年出版了几本教材,如《电力系统分析》、《电能系统基础》等,大都简化了原有内容,各有千秋。西方国家也有几本相关教材,比如《Electric Power Systems》(John Wiley&Sons Ltd.),覆盖内容相当宽,但不具体详细展开,只给出问题描述和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分为4篇:电力设备、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工程的设计与管理。这4个方面互相关联,从学习的角度,合适的次序应该是先了解元件,再了解系统,最后再设计。
本书的主要特色有:
1)注重体系上的模块式结构,以便不同专业的灵活选用。既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力工程”或者“电力系统”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弱电专业有关电力工程类背景课程的教材。即使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各个高校的学分数情况,也可以选用不同内容。既可以选择不同篇,同一篇中也可以选择章。例如,如果有6学分,则可以讲解全部内容;如果只有4学分,可以选择第1篇中第2~4章,第2篇中第8、9章,第3篇中第11~13章(不讲13.4、13.5节)。另外,本书比较注重与其他课程(包括研究生课程)的衔接。
2)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尤其强调工程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重要性。
3)注重内容的综合性,实际上本书内容可以包括以前的“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等互相关联的几门课程的内容。
4)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纳入,比如直流输电技术、电能质量、电压稳定、电力市场等。
5)对一些内容的讲解方法进行了创新,比如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的推导、电压稳定的直观讲解等。另外,也纠正了以往教材中一些不妥之处。
6)注重基本点、要点和难点的讲解,注重教学的启发互动,为此设置了讨论课,思考练习题分为课堂、课后题目两种。
本书中加“※”的内容为选讲内容,主要供学生课外阅读。习题中加“*”的为研究型题目。
本书由鞠平教授任主编,第1、3、4、1l和13(部分内容)章由鞠平教授编写,第2、6、7、15(部分内容)章及附录由马宏忠教授编写,第8~10章由卫志农教授编写,第12、13(部分内容)和16章由袁越教授编写,第14、15(主要内容)章由张利民高级工程师编写,第5章由丁晓群教授编写。全书由鞠平教授、马宏忠教授统稿。全书承蒙浙江大学邱家驹教授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与建议。本书的立项和出版得到教育部高教司、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河海大学的大力支持和资助,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工程的发展
20世纪是电气时代!
电力工程的基石是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Faraday)在1831年10月发现的,即当磁铁和导线有相对运动时,回路中会产生电流。
电机的出现。不久,法拉第就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发明了最早的发电机原型——圆盘发电机,如图所示。此后,达文波特、西门子、惠斯通、格拉姆等发明制造出了发电机和电动机。
电厂的出现。1875年,巴黎北火车站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火电厂,是直流的。1879年,美国旧金山电厂是最早售电的电厂。1882年,美国纽约珍珠街电厂,是第一座较正规的电厂。1881年,英国戈德尔明电厂是第一座水电厂。
电力系统的出现。爱迪生在1882年创办的美国纽约珍珠街电厂,由发电机,输电线,电灯组成,应该说是电力系统的萌芽。俄国电工科学家多利沃在1888年创用三相交流技术,在1889年发明三相笼型感应电机,成为三相交流制的鼻祖。1891年,密勒主持建立了最早的三相交流输电系统。

相关阅读:

中国式人脉(成杰著)

从台北到北京(胡同台妹眼中的大陆)(宫铃著)

LabVIEW与机器人科技创新活动(郑剑春著)

代码大全(第2版)(Steve McConnell)

领导力(费欧娜.爱尔莎.丹特)

领导科学和现代行政(修订版)(贺善侃著)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