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人文地理学(第2版) 赵荣 | ![]() |
|
![]() |
人文地理学(第2版) 赵荣 | ![]() |
本书第一版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于2000年7月出版。本书出版后,受到学界欢迎,并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后经评审又被作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教材,入选教育部首批百门精品教材(一类)。
为适应时代发展,原书作者决定对《人文地理学》进行修订完善。本次修订由赵荣教授牵头。经与王恩涌教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有关作者、学界专家的沟通商议,拟定了修订原则与章目和修订分工。修订原则如下:
1.坚持原书所确定的原则。即:第一,强调入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采用相互联系的方式来阐述各人文地理现象的形式,构筑人文地理学的框架,以有利于人文地理学这门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也有助于初学者的学习与了解;第二,突出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其重要基础的特点;第三,用以文化为中介的人地关系组织本书的框架体系。
2.保持原书结构体系与框架基本不变。
3.采用最新资料及国内外理论,增删有关内容,调整完善体系。
4.每章增加“内容提要”和“思考题”。
调整修订后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第1-3章。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将人文地理学的核心——人及其相关文化特征作为一章(第4章),体现人地关系以人为主的观点。涉及人口、人种、民族、民俗与流行文化。表现人口变化与发展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与动态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工农业物质文明与城市景观,包括第5~7章。以发展为主线,以空间格局作为发展的空间表现来阐述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以及聚落发展与城市景观。
第四部分是人类非物质文明的地理表现,包括第8~12章。有语言、宗教、旅游、政治、人类行为等方面内容,这五章均是把这些要素作为人文地理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阐述,而且强调其横向的相互联系,把文化作为人地关系的中介进行分析。
插图:
一般说来,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通常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成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是其研究的舞台。自然地理学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疾病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等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通论经济地理、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本书采用的是狭义的人文地理学概念和内容。
地理学把地球表层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来研究,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人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着地理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扩大了,强度不断提高,人对地理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危害人类社会的各种环境问题,如资源在地域上和时间上的供应失调,环境污染扩大及环境质量恶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扩展失控等。人类在关注自然环境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中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人类自身在其中的主体作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体制等因素改变了自然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综合体,因此,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是无法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的,脱离了人类活动的纯自然或脱离了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都是不全面的。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引发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的一种全新发展观,特别是自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治家、科学家乃至公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战略,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相关阅读:
灵魂的目标:从南北交看你的生命道路 [平装]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 [平装]
高等院校学科教育学教材:思想品德与思想政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下) [平装]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 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