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 |
 |
|
 |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030253760/9787030253767
·条形码:97870302537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可供大众阅读。
内容简介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预防抑郁和焦虑已成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在运用有较好信度、效度的量表及问卷作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结构及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不仅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理论研究,而且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抑郁、焦虑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突破了已有研究成果多从临床角度关注个体且重在治疗的状况,强调在正常人群中注重“重在预防、防治结合”的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以对来自三所大学的1064名在校本科生的研究为基础,深入分析、探讨了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抑郁、焦虑的成因、特点、表现及防治等问题,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大学生抑郁、焦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方法与实施框架。
以抑郁和焦虑为主要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抑郁、焦虑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抑郁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焦虑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三章 抑郁和焦虑的理论
第一节 抑郁的理论
第二节 焦虑的理论
第四章 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问题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抑郁、焦虑的结构和特点
第二节 家庭因素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关系
第三节 学校因素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关系
第四节 压力、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关系
第五节 大学生自身因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第六节 多种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综合影响
第六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大学生抑郁、焦虑结构和发展特点的讨论
第二节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
第四节 压力、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
第五节 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其抑郁、焦虑的影响
第六节 关于多种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综合影响的讨论
第七章 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第一节 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第八章 情绪发展理论的构建和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第一节 情绪发展理论的构建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书研究所用的部分问卷
附录Ⅰ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附录Ⅱ 大学生焦虑情绪评定问卷
附录Ⅲ 父母教育行为评价问卷
附录Ⅳ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附录Ⅴ 应对方式问卷
后记
……
序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任务,承受着更大的压力,预防抑郁症和过度焦虑已成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龄青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国外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我国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科学研究领域,个体的抑郁、焦虑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总体而言,研究还相对薄弱,多侧重于对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探讨,而将抑郁、焦虑作为一般的、普遍的情绪体验来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还较少,教育实践部门对此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研究,揭示其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焦虑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高兴地看到阳德华同志撰写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一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是作者主持的课题“大学生抑郁、焦虑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紧紧围绕大学生抑郁、焦虑的结构及发展特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支持和压力、个体因素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关系,以及影响大学生抑郁、焦虑因素的综合分析等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总体而言,本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全书不仅有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有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它既是作者所主持的省级研究课题的成果,又是作者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方面多年学习和研究的总结。第二,研究的切入点好,设计合理,方法正确且有所创新。已有研究成果对抑郁、焦虑的探讨多从临床的角度来考察,不失其价值,但这种研究思路往往关注个体,且重在治疗,而作者则从探究正常人群中抑郁、焦虑的发生发展人手,重在预防,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全书采用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发展特点,既直接使用成熟的心理测量量表或问卷,又自己动手编制了不少工具,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论借鉴。第三,它具有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该研究以来自三所大学的1064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既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了部分内容框架,如可设置应对方式的训练课程、自我的培养课程,又为大学生抑郁、焦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部分操作层面的实施框架。抑郁、焦虑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从改善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人手,而且可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和减轻大学生的压力来实现,还可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多种社会支持来达到目的。
文摘 插图:

第二章 抑郁、焦虑研究的历史回顾
心理学对抑郁、焦虑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对象上看,儿童、青少年、成人、特殊人群均包括在内;内容上涉及抑郁和焦虑的结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产生和形成的机制以及重症抑郁、焦虑的矫正等;研究方法有问卷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和个案法等。本章将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服务于本研究。
第一节抑郁研究的历史回顾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抑郁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美国Sci-ence杂志曾发表文章指出,抑郁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陈学诗,1999;Holden,2000)。有关抑郁研究的文献表明,研究者已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抑郁的诊断、治疗和干预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从中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由于本研究拟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非临床抑郁,所以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顾抑郁的有关研究:一是抑郁的概念界定;二是抑郁的发展特点;三是抑郁的结构和测量;四是与抑郁产生有关的因素。
后记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本书既是我所主持的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抑郁、焦虑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项目批准号:SB01-18)的研究成果,又是我在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方面多年学习和研究的总结。此项研究成果的完成及出版,得到了多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值此书稿付梓之际,我向诸位师长、朋友和家人致以由衷的感谢!
北京师范大学的董奇教授是我的导师。多年来,董老师不仅在为人和治学方面给我以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我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凝聚着老师的智慧和心血。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风格、执著的学术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我不断上进。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老师曾多次指点迷津,使我获益匪浅;书稿写成之后,老师又为之作序,并亲自审阅,提出了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但由于我的愚钝,我在本书定稿时尚未能全部吸收,只好留待以后慢慢领会了。在此,谨向恩师表达深深的谢意!
四川师范大学的吴定初教授,多年来也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习和成长,他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底蕴使我受益良多。老师的教诲、支持和帮助鞭策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老师的慈爱和关怀激励我不断上进,在此也向吴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研究过程中,还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杜学元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赵鹏程教授、审计处李佳孝教授、科研处处长徐邓耀教授,以及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文全教授、冷泽兵副教授、李雪平副教授等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杜学元教授和冷泽兵副教授还就本书的写作提纲、修改和出版提出过宝贵意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和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本书的资料收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四川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配合和协助了调查和测验,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我的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的好友胡敏在生活上给予我多方面的关心和鼓励,并在文稿的校对上给予我不少支持和帮助。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志刚老师对本书的修改提出过宝贵意见,并在部分统稿和文字校对工作上给予我大量的帮助。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蒋平老师对本书的修改也提出过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