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经济 >

中国这些事儿

2012-03-1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这些事儿 去商家看看
中国这些事儿 去商家看看

 中国这些事儿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802492103
·条形码:97878024921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这些事儿》内容简介:很多人都会谈到经济方面的变化,好几亿人摆脱贫困,还打造了现代化的城市。我们关注的是,从禁锢思想到解放思想以及企业家的精神,这是经常被人们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中国,在不断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长处。的确,猫已经抓住老鼠了,但中国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体系。
作者简介 《22度观察》是深圳卫视2009年初重磅推出的新锐话题栏目。节目汇聚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翘楚,以新锐独到的全球化视角,对新闻热点和重大社会思潮展开深入、理性和建设性的探讨。
从北纬22度的深圳出发
观天下风云,察中国变迁;
在纷繁世界,寻找独立理性声音;
用新锐视角,挖掘前沿价值判断。
首播:每周六、周日22:30—23:00
重播:次周六、周日12:30—13:00
请百度“22度观察博客”或“22度观察播客”
我们观察你们判断——一个先锋城市的新锐视角
媒体推荐 全球经济危机从根本上影响未来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国家,《22度观察》挖掘、深化,把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带给读者,和大家沟通。
  ——朱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22度观察》用独特的视角得出有价值的分析。
  ——姚景源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22度观察》给中国的老百姓、决策层以及社会上喜欢思考的人,提供更多的思想火花,提供更多的新思想的来源。
  ——陈志武 耶稣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希望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经济,愿《22度观察》看中国经济的角度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任志强 华远集团总裁
在精彩纷呈的中国崛起的年代,《22度观察》给中国老百姓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但斌 著名投资人
我非常荣幸能够接受《22度观察》的采访,我们衷心祝愿此栏目越办越好,能够成功地报道中国的成功故事,能够全程跟踪中国在21世纪的变化。
  ——约翰?奈斯比特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大趋势》《中国大趋势》作者
编辑推荐 《中国这些事儿》: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作序
解读中国迷局,关注百姓冷暖的经济学
目录
序 中国会影响世界的格局
第一章 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
金融危机是谁的墓志铭
金融危机有多可怕
未释放的危机会否再来
全球经济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
曙光几许,隐忧何在
危机一周年的回望与前瞻

第二章 面对危机的中国
中国保8的信心与决心到底来自哪里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
危机中政府的花钱之道
9500亿元,财政赤字的底限在哪里
人民币PK美元,孰输孰赢
中国要为美国救市埋单
降低行政成本是反危机的重要决策
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中国
中国石油新版图
中国:超越历史的弯道

第三章 股市,要走的路还很长
巴菲特跑输大盘,“股神”还灵不灵
2009年,你选哪只股
加大监管力度才能规避创业板风险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最急迫
中国股市,春天在哪里

第四章 楼市:回暖还是发烧
小阳春能持续多久
楼价虚高的幕后推手
楼市有周期吗
百姓如何安居乐业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危机中成长
百年通用的破产启示
海外并购,为何阻力重重
腾中收悍马,看好戏如何收场
如何下好并购这盘棋
转型还是等死,这是个问题

第六章 老百姓:咱幸福吗
民以何食为天
有什么,别有病
新医改能否终结看病难、看病贵
2000万农民工的饭碗在哪里
什么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法宝
600万学子毕业于2009年
银发浪潮扑面而来
GDP与幸福指数的博弈

第七章 财富金字塔怎么搭
中国人勤劳为何仍不富有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如何端平财富这碗水
中国式慈善
必须让国企利润惠及于民

第八章 中国还安全吗
南海争端升温
朝核危机升级
西北告急:“东突”恐怖主义的渗透
新一轮“星球大战”即将上演
航母能否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保障
解密:中国自勺真实军事实力
阅兵是保和平的间接手段
两岸统一的出路在哪里

第九章 中国的软实力
美日超级智库的启示
文化是拯救经济危机的根基吗
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中国的制度优势
重振增长,兴利除弊
嘉宾寄语

后记 从北纬22度的深圳出发
附录《22度观察》创作团队
……
序言 我不能说对中国有深刻的了解,因为对中国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了解得不充分。我比其他人了解得多一点,但是不能说我了解得非常深刻和透彻。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67年,那时候中国还处于一种非常落后原始的状态,而2010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强大的经济体了,太了不起了!
很多人都会谈到经济方面的变化,好几亿人摆脱贫困,还打造了现代化的城市。我们关注的是,从禁锢思想到解放思想以及企业家的精神,这是经常被人们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中国,在不断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长处。的确,猫已经抓住老鼠了,但中国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体系。
中国有太多的东西让我们喜欢,比如说活力。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非常具有活力。另外就是中国的年青一代也让我们非常着迷。比如说20—30岁这一代的中国人,他们实际上把中国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融合了,这肯定会给中国新一轮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摘 据汇丰银行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最新统计,在已公布的全球经济刺激方案中,估计投资计划总额达到2.8 万亿美元,其中与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有关的投资即绿色投资总额达到4360亿美元,占总投资的15.6 %,美国、欧盟、日本等都是第一阵营。
但是以新能源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绿色经济也遭遇了人们怀疑的目光。尽管它听起来很美,看上去很先进,但是否经济则另当别论。而在现在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又是否真能换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科技部部长万钢告诉我们,“有一些议论说最近一阶段,新能源的投资有些过热,为此,我想谈一点儿我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政府。一个新能源或者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会有一个阶段性的节拍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走路一样,当你左脚迈出去,后脚还没跟上来的时候,左脚迈得不能太远,重要的是后脚要跟上去。有人说最近风能投入得比较多,(风能)上网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但是你如果要考虑风能在我们整个能源当中所占有的比例,就可以知道它还远远不够。但是为什么有人说风能会过剩呢?是因为它暂时不能上网。那么我们现在要推进什么呢?就是把智能电网这个技术再推上去,使更多的风能能够及时上网,这样就满足了它的需求”。
绵长的岁月,记录下这段延续或者断点、悲或欢、离或合、辉煌或者黯淡的生存方式。今天,我们站在时代的节点,看到了曙光,也看到了隐忧。或许,未来既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像悲观者想象的那么糟糕。而我们每个人都将承载这段岁月,刻画出一段抵挡经济危机的历史痕迹。
危机一周年的回望与前瞻
危机一周年,回首,呐喊、呼吁甚至转型的阵痛、断裂,令人不安且着迷;展望,复苏的节拍越来越急,还有蒸蒸日上的些许欣喜。约瑟夫?熊彼特曾这样评价周期,“周期并不像扁桃体那样,是可以单独摘除的东西,而是像心跳一样,是有机体的核心”。人们往往逃不出经济周期的魔咒,繁荣与萧条的交错创造社会财富。但是,为什么偏偏是我们遇到这样的年代?
莎士比亚在其名剧《辛白林》中的那句怨咒——“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恰到好处地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也不分语言。“命该遇到”背后,是一个与贪婪、失灵有关的故事。
华尔街这个“坏孩子”,被疯狂、贪婪填塞得密密麻麻的过度市场自由化以及政府监管缺失,共同导演了这场世纪大戏。银行家、对冲基金、私募投机者,一群狂热的赌徒打着自由主义的旗号,在政府的眼皮底下,轻而易举绑架了世界的繁荣。野蛮生长如
……
后记 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盛极的时刻,越是璀璨,终结的日子越是惨不忍睹。正如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的浮华,掠去泡沫,只剩一地碎片。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黄金时代似乎刚刚拉开帷幕,经历过洪水猛兽,复苏的嫩芽格外茁壮。
在这个最坏也最好的时代,以新锐视角观察世界,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世界是谜,中国是谜。我们到底身处一个怎样的年代?谁眼中的世界是真相,谁能给我们一个纵观中国乃至世界全貌的镜头,又有谁能够准确丈量人民真实的幸福,从衣食住行中感知寻常人的喜怒哀乐?
今天的我们,竭力通过丰富的栏目镜头,以权威声音为话筒,一一展现维系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的场景。
这些场景,有的宏大,如观世界风云、察中国变迁。纷繁世界中,常常难窥究竟;登高望远,脉络尽显眼底,这是山顶之观。
这些场景,有的细微,如探民间衣食住行、问百姓安危冷暖。平凡普通处,往往蕴藏玄机;俯身捡拾,答案就在细微中,这是秋毫之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