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中国帝王图志

2012-01-1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帝王图志 去商家看看
中国帝王图志 去商家看看

 中国帝王图志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6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807136480/9787807136484
·条形码:978780713648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帝王图志》精选从古史传说以来中国历史上的462位帝王,以丰富的文物图片和简明扼要的文字,简述了他们的生平简历。其中先秦时期,主要选取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始祖及其建国和亡国之君,西周十二王、春秋五霸和战国名君等;秦汉以后,则不仅收入了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的所有皇帝,还酌选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诸侯王。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帝王生平事迹的图文并茂的好书。与帝王有关的典故和成语,丰富了图书内涵,而且从一个侧面显现了有关帝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书中的图片都足第一手的或比较难得的历史影像资料。不管足历史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是普通的社会公众,都能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很好地表现了图书的内容,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卞孝萱先生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史专家
关于中国占代帝王的图书,过去中国内地曾出版多种,但这本《中国帝王图志》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或优点:一是体例新颖,是第一本以图片为主体反映中国帝王生平事迹的图书,图片之丰富,居国内同类书之冠;二是,帝王小传的图片和文字,从私人化角度切入,行文简约平实,重点突出;三足,远迫三皇五帝,近到晚清末代皇帝,几乎将全部皇帝和重要王侯一网打尽,信息量大;四是,图文并举,装帧考究,印制精良,赏心悦目,有收藏价值。总之,足一部集看、用、藏二种功能于一体的佳作。
  ——安作璋先生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
帝王足历史描述中最为重要的群体,官修正史以本纪形式呈现之,以为国家社稷之象征。《中国帝王图志》以历代帝王为主线,大到朝代之易代鼎革、政令之清浊兴败、民生之安乐凋敝,小到其得位缘由、宫闱秘事、音容行止、脾性嗜好,主题突出而内涵丰富;在对历史人物进行概括阐述的同时,架构了对历史运行轨迹的体会与认知;融入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历代帝王的生前身后作出了独到而又不失公允的述评;图文互动、意趣横生,兼收普及知识、启迪思维、开发智慧之功效。
  ——朱子彦先生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制度史专家
编辑推荐 《中国帝王图志》是晋文编写的,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史前部落联盟首领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黄帝
少昊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后稷
司徒契
皋陶
大禹

夏朝
夏启
太康
少康
夏桀

商朝
成汤
太甲
盘庚
武丁
武乙
纣王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太公姜尚
周公姬旦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恭王姬繫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宜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涅

春秋
周平王姬宜白
齐桓公姜小白
晋文公姬重耳
宋襄公子兹父
秦穆公嬴任好
楚庄王熊旅
吴王阖阊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战国
魏惠王魏茔
秦孝公嬴渠梁
齐威王田因齐
赵武灵王赵雍
燕昭王姬职
楚怀王熊槐
秦昭襄王嬴稷
周郝王姬延

秦朝
秦始皇帝赢政
秦二世皇帝嬴胡亥
秦王嬴子婴
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楚王韩信
淮南王英布
梁王彭越
汉惠帝刘盈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汉孺子刘婴
新帝王莽
东汉
汉更始帝刘玄
汉建世帝刘盆子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坦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蜀、吴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叡
魏齐王曹芳
魏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汉昭烈帝刘备
汉后主刘禅
吴长沙桓王孙策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末帝孙皓


西晋
晋宣帝司马懿
晋景帝司马师
晋文帝司马昭
晋武帝司马炎
晋惠帝司马衷
晋赵王司马伦
晋怀帝司马炽
晋愍帝司马邺

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
晋明帝司马绍
晋成帝司马衍
晋康帝司马岳
晋穆帝司马聃
晋哀帝司马丕
晋废帝司马奕
晋简文帝司马昱
晋孝武帝司马曜
晋安帝司马德宗
晋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匈奴汉、前赵、后赵
匈奴汉光文帝刘渊
匈奴汉昭武帝刘聪
匈奴汉隐帝刘粲
前赵皇帝刘曜
后赵明帝石勒
后赵海阳王石弘
后赵武帝石虎
后赵谯王石世
后赵彭城王石遵
后赵义阳王石鉴
后赵新兴王石祇
前燕、前秦、后秦
前燕武宣帝慕容魔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
前燕幽帝慕容曄
前秦惠武帝苻洪
前秦明帝苻健
前秦厉王苻生
前秦宣昭帝苻坚
前秦哀平帝苻丕
前秦高帝苻登
前秦后主苻崇
后秦景元帝姚弋仲
后秦魏武王姚襄
后秦武昭帝姚苌
后秦文桓帝姚兴
后秦后主姚泓

成汉
成汉景帝李特
成汉武帝李雄
成汉幽公李期
成汉昭文帝李寿
成汉归义侯李势

前凉、后凉
前凉武王张轨
前凉昭王张寔
前凉成王张茂
前凉文王张骏
前凉桓王张重华
前凉哀王张耀灵
前凉威王张祚
前凉冲王张玄靓
前凉归义侯张天锡
后凉懿武帝吕光
后凉隐王吕绍
后凉灵帝吕纂
后凉后主吕隆

后燕、西燕,南燕、北燕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后燕昌黎王兰汗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
后燕昭文帝慕容熙
后燕惠懿帝高云
西燕济北王慕容泓
西燕威帝慕容冲
西燕王段随
西燕王慕容觊
西燕王慕容瑶
西燕王慕容忠
西燕河东王慕容永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南燕末主慕容超
北燕文成帝冯跋
北燕昭成帝冯弘

西秦、胡夏、代、冉魏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
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
西秦后主乞伏暮末
胡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胡夏废主赫连昌
胡夏后主赫连定
代王拓跋什翼犍
冉魏武悼天王冉闵

西凉、南凉
西凉武昭王李暠
西凉后主李歆
西凉冠军侯李恂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
南凉景王秃发傅檀
北凉王段业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
北凉哀王沮渠牧犍
北凉酒泉王沮渠无讳
北凉河西王沮渠安周

南北朝
刘宋
南朝宋武帝刘裕
南朝宋少帝刘义符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南朝宋元凶刘劭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
南朝宋明帝刘或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
南朝宋顺帝刘准

南齐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南朝齐武帝萧赜
南朝齐郁林王萧昭业
南朝齐海陵王萧昭文
南朝齐明帝萧鸾
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
南朝齐和帝萧宝融

南梁、后梁
南朝梁武帝萧衍
南朝梁临贺王萧正德广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南朝梁豫章王萧栋
南朝梁武陵王萧纪
南朝梁元帝萧绎
南朝梁汉帝侯景
南朝梁贞阳侯萧渊明
南朝梁敬帝萧方智
南朝后梁宣帝萧詧
南朝后梁明帝萧岿
南朝后梁后主萧琮
南陈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南朝陈文帝陈蓓
南朝陈废帝陈伯宗
南朝陈宣帝陈顼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隐王拓跋佘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魏孝文帝元宏
北魏宣武帝元恪
北魏孝明帝元诩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北魏长广王元哗
北魏节闵帝元恭
北魏安定王元朗
北魏孝武帝元修
东魏、西魏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文帝元宝炬
西魏废帝元钦
西魏恭帝拓跋廓
北齐
北齐神武帝高欢
北齐文襄帝高澄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齐废帝高殷
北齐孝昭帝高演
北齐武成帝高湛
北齐后主高纬
北齐幼主高恒
北周
北周文帝宇文泰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北周明帝宇文毓
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宣帝宇文赞
北周静帝宇文阐
隋朝
隋文帝杨坚

唐朝
五代十国
宋、辽、西夏及金
明朝
清朝
附录
……
序言 帝王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他们的言行还要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但总体上说,帝王尤其是皇帝,他们的言行举动都可能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他们的私生活,也往往关系到一个王朝的治乱和盛衰。仅以先秦后妃为例,《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便依据《周礼》称:“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谒不行也。故康王晚朝,《关雎》作讽;宣后晏起,姜氏请愆。及周室东迁,礼序凋缺。诸侯僭纵,轨制无章。齐桓有如夫人者六人,晋献升戎女为元妃,终于五子作乱,冢嗣遘屯。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所以也无怪乎,以往学人要特别重视帝王研究,而普通人更对帝王及其生活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了。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帝王研究,普及中国帝王和中国通史的知识,山东出版集团所属的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套由晋文教授等主编的《中国帝王图志》。本书精选从古史传说以来中国历史上的462位帝王,以丰富的文物图片和简明扼要的文字,简述了他们的生平简历。其中先秦时期,主要选取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始祖及其建国和亡国之君,西周十二王、春秋五霸和战国名君等;秦汉以后,则不仅收入了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的所有皇帝,还酌选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诸侯王。在简述这些帝王的生平业绩及其活动时,本书尽可能地介绍他们的婚姻、家庭情况,与其有关的成语典故,载录他们的庙号、谥号和陵寝名号。
文摘 插图:


晋文公姬重耳
姬重耳(前697一前628),献公诡诸子,母狐姬为大戎主侄女。晋文公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重耳有异母兄弟五人,分别为夷吾、申生、奚齐、卓子。早年因申生母为齐桓公女,故献公立申生为太子.后骊戎主送献公骊姬、少姬两个美女。骊姬深得献公宠爱,生子奚齐后,献公不顾大臣劝阻,立她为夫人。献公还想立奚齐为太子,将三位较长的公子夷吾、重耳、申生分封在外,身边只留下奚齐和少姬子卓子。申生后被逼迫自杀,夷吾逃亡梁国(今陕西韩城西南),重耳也被迫流亡在外19年之久。
19年之中,重耳带着随从颠沛流离,四处奔波,初避于狄,后至卫、郑,东抵齐,南达楚,最后又西去秦国,历尽艰辛,饱尝冷暖。周襄王十六年(前636),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成为晋国国君,时年62岁。
文公即位后,举行封赏大典。赏赐未毕,周王室发生内乱,随从介之推因此没有得到封赏。介之推不去争功,带着老母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至死都不露面。文公感到内疚,只好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称为“介山”。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