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

2012-01-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 去商家看看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 去商家看看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02317088/9787802317086
·条形码:978780231708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医学人生丛书

内容简介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内容简介:人的一生,既要做人,也要做事。路志正先生,字行健。志正,所以厚德载物,行健,因此自强不息。他少年时期就步入医林,建国伊始已经开业十年,在当地颇有医名。1952年进入卫生部工作,见证了20年不平凡的历史。他最早认定中医治疗乙脑成果,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防治,深入调研各地经验,下乡宝钢培育医学人才,皆不辱使命。1973年进入广安门医院,兴特色,建学科,抓急症,开科研,带研究生,育高徒,培养优秀人才,把岐黄妙术广传海内外,硕果累累。他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针砭时弊,诸多高论惊四座。在历史的特殊舞台上,他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给当代,也留给历史,耐人品味,任人评说。
在中医发展史上,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中医一下子跌进了深谷,经过艰难的挣扎,它又迅速发展。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了。解那个世纪。《医学人生丛书》选择当代中医泰斗级人物及在中医药界具有较大影响者,通过他们的口述,从中医角度将那个社会、那个家庭、那个人的画面展现给世人,通过他们的经历,展现中医的发展状况,通过他们的口述,展现他们平凡而又靓丽的人生——这是历史长河中的水滴,但可折射出上个世纪的光彩。
作者简介 路志正,先生,宇子端,号行健。志正,所以厚德载物;子端,端直以长;行健,因此自强不息。他少承庭训,步入杏林,历经磨难,学业初成。建国伊始,悬壶已十余年,为当地颇有影响之名医。人的一生无非是两件事——做人和做事,路老的态度一贯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1952年入卫生部工作,在卫生部的二十多年里,他下乡求证,发掘、推广了许多宝贵的中医经验;他没有门户之见,敬重名家,团结同道,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也是虚心学习,关爱有加。他最早认定中医对乙脑治疗的成果;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病的防治;下放支边,在包钢救治铁水烧伤的工人;带学生做临床,皆不辱使命。1973年重返临床,进入广安门医院。建学科,兴特色,开科研,抓急症,育英才,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硕果累累;出国讲学,把岐黄妙术广布海内外。他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抗击非典,针砭时弊,诸多高论语惊四座。88岁的他,见证并参与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在时代给予的特殊舞台上,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尽情地展现给了当代,也留给了历史。本书由路老亲自讲述了自己学医、行医、从政、再行医的经历以及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创新过程。个中故事鲜为人知,耐人品味。尤其是如何学习中医、如何临证?细细读来,可能会对每位莘莘学子或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有所裨益。
编辑推荐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医学人生丛书。
目录
1 冀中大地·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贯古今
2 虚惊一场·旁听私塾好学天性初展露
3 进入医校·先文后医刻苦研习历五年
4 十七抄方·笔走龙蛇遒丽天成真妙手
5 十八开业·折肱续断声震乡里传美名
6 迎来解放·中医进校反修西医缘改造
7 进卫生部·情系中医处理信访行南北
8 怀念吕公·鞠躬尽瘁中医司令兴中医
9 追忆师友·戮力同心汇聚京都谋大业
10 乙脑治验·外调求实慧眼识菁似伯乐
11 治血吸虫·群策群力中西合璧送瘟神
12 民间治验·整理提高遍地开花登雅堂
13 支援包钢·铁水无情国医护航闻鬼关
14 特殊年代·承受考验含辛茹苦传薪火
15 进中研院·勤于临床讲究实践倡急症
16 二十余载·组建学会继承发扬再创新
17 勤勉不辍·阐精发微治学临证皆严谨
18 博览群书·既专且博中医事业勤耕耘
19 重视脾胃·著书立说临床研究创新论
20 出国讲学·广布杏林岐黄神术惠五洲
21 上书中央·针砭时弊出谋献策求发展
22 非典肆虐·众老进言祖国医药谱新篇
23 乐育高徒·硕果累累授业解惑为传承
后记
……
序言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即将付梓,邀我写感言代序。细读书稿,品味精神,屡屡感动,然惶恐良久。
古人云: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进而推之以济世,故为仁术。中医济世济人,成就者良相良医。上至天文,书禅儒道,下以地理适宜,中以人情世道,理论联乎实践,启发而至康平。医者“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生,是为大家”。
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少承庭训,正步杏林,历经磨砺,功业有成。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扶持中医、发展中医的政策指导下,建学科,做科研,倡疗效,育英才。书中路老亲历的学医行医、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大医经历及随国家发展而成就的道路给我们提供了一份深刻启示及成功蓝本。阅路老之书,“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观路老之人,“睥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始知大家风范。感路老焚膏继晷,突经皓首,敬重名家,团结同道,更明成就源自意志与品格。
路者道也。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云:“言道路人各有所适也。”中医大家之所成,各由其路,各有所适。适其人,适其才,适其势,适其实践,适其国家之兴盛!中医名家之路,可从而不可泥也!后学欲有所成要在适今之才,适今之用,适今之势。“夫人之才情有限而医道无限,人之道路有限而前途无量”。中医大家路老之路,从古典,师名家,遵正道,循规矩。守端直以长行,终志正而圆满。值路老八十八寿诞,后学曾有一联一诗颂路老:“路遥情长妙手施药言济世,志正圆满寿与才齐谱华章”。“路遥彰显身辉煌,志诚业精贵圆方,正气运来乾坤满,寿宴开福福绵长”。是由感言,是以为序。
文摘 插图:


曹东义:病人太虚弱了,这么小的动作都承受不起了。
路老:我一看不好.立即给他扎人中穴,进行急救。没有想到,针一扎进去.顺着针孔,流出来的都是水。我说,没得救了。家人就开始给他穿衣裳,料理后事。虽然人们没有埋怨我,但是我心里很难过。一是对于病情判断不够准确.二是这样的处置措施也许不适用,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不好的后果。
曹东义:本来病人很危重,也许没有抱多大希望。
路老:我回去之后,深刻反省。还写了一首打油诗,以为铭记。
曹东义:现在还记得内容是什么吗?
路老:诗是这样写的:“关格之证实难当,最忌起卧在床上。动时一个不留意,崩破膀胱立死亡。”当时认为,翻白眼,就是膀胱气绝,急救也不行了。
曹东义:古人说“三折肱,为良医”,不是虚语啊。
路老: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不断反思。后来.在翻阅《本草纲目》时,看到四十一卷“蜣螂”条目下写到:蜣螂又名铁甲将军、推车客,治大、小便不通。而且是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虫;在“蝼蛄”的条目下,记有“利大、小便”的功效,可以治疗“十种水病”,”大腹水病”,“小便不通、大便闭”的证候,用的时候,要取下半部虫体。
后记 2007年10月前后,笔者接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部肖培新主任、戴皓宁、王秋华编辑的邀请,他们希望我在完成了《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之后,能够继续编写《走进中医大家路志正》,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路志正先生是我们十分敬仰的中医大家、名家。他既是国家的名医,也是燕赵中医界的代表人物。听说挂他的号看病不容易,他开的药方往往在平易之中见神奇,疗效颇不一般。后来还听说,他不仅利用各种机会,为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而且多次出国讲学、交流学术,为国家争得荣誉。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拜访路老,了解路老,走近路老。
2007年11月,我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大会。会前我采访了路老,自此,这项工作得以启动。月底,我在广州第三届“中医药名师与高徒”学术会议期间,对路老及其女路洁,再次进行了采访。回到石家庄之后,初步拟定了整个访谈录的框架结构,并争得了路老、出版社肖主任、戴编辑的认可。春节期间,正月初十过后,我又一次来到北京,在年味儿浓浓的新春伊始,冒着寒风往返于北京的大街上,到路老家里进行了几次采访。正月十五,在路老家用过晚饭,踏着元宵节的月色,我返回了石家庄。此后,积极整理访谈的内容,于2008年5月末,形成了约12万字左右的初稿。
初稿形成之后,交路老审阅。为了充分展示路老的学术人生,2008年7月在三芝堂中医门诊部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路老及其弟子、子女及王秋华编辑的意见。返回石家庄后,我在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整理和改写。
在整理历史细节和路老学术思想的过程中,路喜善先生和张波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形成了近20万多字的书稿。然而,为了整个丛书体例上的统一,又进行了压缩、修改。2008年岁末,几经易稿压缩之后,近16万字的稿件,又一次回到我的手里。可见,尽管此书只是一本通俗读物,大家还是非常认真负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