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
 |
|
 |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25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508054202/9787508054209
·条形码:97875080542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内容简介: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隐姓埋名,进入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28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极端即若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
整整28年,邓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夫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痴情等待。28年后的1986年,夫妻再度重逢,邓稼先却因为辐射身患重病,一年后在妻子怀中离开人世。
至今,许鹿希依然对丈夫绵延无尽的柔情,演绎着一段人间少有的高浓度的至爱。这份爱情中折射出的生命之绚烂、信仰之圣洁、品格之纯净让人不禁热泪奔腾。
作者简介 胡银芳,主任记者,现供职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曾发表《徐霞客》《上官婉儿》等文史作品若干篇。合作编辑出版《饮食文化漫谈》及小说《壁画迷雾》。
媒体推荐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他诚真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杨振宁
编辑推荐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邓稼先与许鹿希的旷世爱情
跨越一生的爱情信仰 震撼心灵的真爱点滴
“两弹”元勋邓稼先夫人许鹿希50年后
隐姓埋名,最高机密背后的寂寞人生
目录 代序 邓稼先
序 接触、了解.信任.赞赏,四大步
第一章 1986,邓稼先陨落北京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
第三章 老邓一家亲
第四章 进入寂寞人生
第五章 马兰基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引爆
第六章 忍耐,忍耐,忍耐
第七章 家有儿女初长成
第八章 选择爱人时,什么最重要?
第九章 忠和孝不能两全
第十章 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第十一章 终身难忘两件事
第十二章 我的父亲母亲
第十三章 “两弹”解密(上)——为什么选择了邓稼先
第十四章 “两弹”解密(下)——书的封皮都不让看
第十五章 天上人间情未了
第十六章 邓稼先和杨振宁
第十七章 最后的时光
第十八章 解读照片中的故事
第十九章 永远的思念
后记 走不出的感情
参考书刊目录
……
序言 在2007年9月7日,我与胡银芳同志首次相识。那天,她来到我家,录制一段听后感。北京新闻台828千赫的《纪实广播小说》栏目,我很喜爱,特别是在2007年播放《596秘史》时。我知道“596”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因此十分关心,每天都听两遍,而且受感动。
所以答应电台来我家中录音,谈谈听后的感想。这天,看见胡银芳他们那种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颇有好感,就赠送她一本我著的《邓稼先图片传略》,作为纪念。
有了初次接触的良好基础,在一年多后,胡银芳打电话给我,说她想做一个关于邓稼先和我的节目,我就爽快地答应了。从2008年11月28日起,到2009年5月,前后6个月的时间,她带着提纲、笔记本、录音机和话筒多次来我家中采访、录音、做笔记。
一开始,我有些担心她是否能够了解一个耄耋老人的心怀。毕竟我已经81岁了,而她刚刚才是人到中年。我们之间会有代沟吗?我问她,我是既见过洋鬼子又见过外宾的人,而你只见过外宾,你能懂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吗?她如实地谈了父辈的抗美援朝经历和自己在成长及工作中的历练。我俩通过长时间的交谈、沟通,逐渐感觉到她能够了解我的心意。
来采访之前,她做了充分的准备。阅读了网上和其他很多资料,归纳出条目,然后逐条向我提问,以求获得真实的内容。好像做科学研究一样,每件事都要达到恰如其分,不故意抬高,也不人为地压低。后来,她告诉我说,已经整理出来了十多万字。一系列的采访不但可以有录音报道,还可以出一本书。为了更好地帮助她,我把《邓稼先传》和《邓稼先文集》两本书也送给她作参考。
文摘 插图:


相见竟成永别
1986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八),星期二,一个本来十分平常的日子。
上午,灿烂的阳光让刚刚进入初夏的人们感到了一丝难耐的热度。人们发现,坐落在北京街头的许多报刊亭,往日被小报占据的抢眼位置,这一天却摆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并很快被人们买走了。也就是这一天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长篇报道。报道介绍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研制我国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与爱人许鹿希分别28年,隐姓埋名,艰苦创业,谱写“精忠报国”新曲的感人事迹。
这一天的报道,把科学家邓稼先推到了公众的面前。
邓稼先和他夫人许鹿希的许多亲友手拿报纸,激动万分。在北大医学部,不少年轻人一边挥舞着报纸一边跑过来说:“许老师,许教授,您看看邓稼先上报了。”可是等他们跑到许鹿希面前的时候,却看见许鹿希在掉眼泪,年轻人奇怪地愣在那里,被眼前教授伤心落泪的情景弄懵了。年纪比较大一些的亲戚朋友,这时也从各个地方打来电话询问,几乎都是那句话:“一个人20多年来一点都不知道他干什么,现在报纸上突然一下把他造原子弹和氢弹的事情全部宣布出来,太突然了。”还有人问:“邓稼先这人还在世不在世?”面对亲友的提问,许鹿希的内心充满了哀伤。她含着眼泪默默地翻看着日历。明天,6月25日是她的爱人邓稼先62岁的生日??
而此时,在解放军301医院南楼5层的16病床上,虚弱的邓稼先正躺着接受输血。他的生命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接近中午时分,外出为邓稼先购买用品的许鹿希,急匆匆地赶回了医院。由于天气比较热,加上她走得又急,额头上已经沁出了汗水。快到病房时,她放慢了脚步,抬手贴了贴满是汗水的额头,轻轻地走进邓稼先的病房。
邓稼先还在昏睡中。自从邓稼先住院,特别是进入病危期以后,许鹿希每天都到医院照顾丈夫邓稼先,有时连续几昼夜不睡觉地陪伴。她要在邓稼先最后的日子里,陪他走完生命的旅程。20多年来,聚少离多。几乎没有机会这样近距离地照顾他。现在的相聚,虽然令人心酸,但也弥足珍贵。
一位值班护士手里拿着《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走了进来。这时,昏睡中的邓稼先醒了,他看着面带倦容的妻子刚要说什么,许鹿希摆手示意,让他不要说话。近些日子,晚期直肠癌带来的疼痛越来越频繁
……
后记 写完《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的旷世爱情》,已经是暮春时节。我以为,将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后,我的内心会释然。但是,书中主人公一生一世的纯洁感情似乎依然缠绕着我,让我难以摆脱,无法走出。
从接触许鹿希老人到写完这一作品,有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思考:许鹿希为什么一生都深爱着邓稼先、支持邓稼先。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岁月的流逝中,在无数的男女追问爱情在哪里时,他们的爱情故事给渴望并追求爱情的人以希望和信心,它告诉人们,真正的爱情可以永恒,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在情感上忽略的问题。
最早知道他们的故事,是在军旅作家梁东元的纪实作品《596秘史》中读到的。从收集资料到和许鹿希见面,到多次采访她老人家,那永存人间的大爱,那不离不弃的忠诚,对爱人永远的奉献,你只需走近他们,就会感受到,并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