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 |
 |
|
 |
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2175054
·条形码:97875021750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钱学森,一个响亮而又荣耀的名字。《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汇总了钱学森近100个精彩的传奇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巨擘的精彩人生。他是一个有着怎样传奇经历的科学家?他是一个有着怎样独特个性的人?他有着怎样的付出和收获?痛苦和遗憾?挫折和梦想?他为什么同中国国防、航天、强国富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一起去解读钱学森人生长河中的故事,从中去感悟他那瑰丽多彩的伟大人生和独特个性吧!
编辑推荐 《钱学森人生故事全集》:
美国国防部次长金布尔:“绝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毛泽东主席接见钱学森时说:“你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中国人的励志读物
青年人的成材典范
目录 第一章 幼年聪颖过人继承家学/1
1 生于名门望族/2
2 钱氏家训/3
3 母亲给了他深远的影响/6
4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8
5 广泛的兴趣和爱好/9
6 快乐的童年/11
7 在大自然中孕育情操/13
第二章 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15
1 一生忘不了的六年/16
2 强烈的求知欲望/18
3 人生第一次选择/19
4 上海交大的高材生/21
5 与图书馆结缘/23
6 痴迷的音乐爱好者/25
7 接触进步思想/26
8 人生第二次选择/28
9 赴美求学:临行前的嘱托/30
第三章 负笈海外二十载功成名就/33
1 麻省理工学子的翘楚/34
2 改学航空工程理论/36
3 拜世界著名权威冯·卡门为师/39
4 创新的学风/41
5 三年出货/44
6 “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45
7 加入火箭俱乐部/48
8 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51
9 海外学子周末聚餐/53
10 参与美国第一枚导弹研制/56
11 与恩师一起赴德国考察/59
12 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62
13 回国探亲/64
14 人们称之为“严师”/66
15 惊人的火箭理论/68
第四章 海外赤子五年抗争艰辛归国/71
1 着手准备回国/72
2 拒绝对朋友的指控/73
3 遭遇莫须有的迫害/76
4 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78
5 在软禁中诞生的《工程控制论》/81
6 香烟纸上求助的短信/83
7 日内瓦的谈判/85
8 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途/87
第五章 科学帅才励精图治托起中国的航天事业/91
1 组建力学研究所/92
2 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同样能造/95
3 “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99
4 参与制订“12年科学规划”/101
5 出任国防部五院院长/105
6 参与中国第一枚导弹的仿制/107
7 “东风二号”研制的失败与成功/111
8 提出“两弹结合”的设想/114
9 制订“八年四弹”规划/117
10 在关键时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胆识/119
11 主持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121
12 先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125
13 完成自己的诺言/128
14 提出创新的、超前的见解/131
第六章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135
1 青山不老,永不疲倦/136
2 为科协尽心尽力/137
3 提出“沙产业”/140
4 出访英国和德国/142
5 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144
6 倡导“大成智慧学”/146
7 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殊荣/149
8 情系神舟/150
9 心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152
10 每天坚持看报、学习/155
11 获“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157
第七章 科艺联姻琴瑟和鸣/159
1 科学与艺术结缘/160
2 儿时一曲《燕双飞》/161
3 青梅竹马结连理/163
4 美满婚姻羡煞朋辈/165
5 在患难中相濡以沫/166
6 双星辉映,比翼双飞/168
7 不老的爱情:生命晚霞的绚丽/170
第八章 人淡如菊厚德载物/173
1 为人做事:堪称人世的楷模/174
2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75
3 传承师道/77
4 不轻易批评下属/180
5 善于发现千里马/181
6 不稀罕外国荣誉头衔/183
7 处事的六个“不准”原则/185
8 请辞头衔不打折/187
9 姓钱却不爱“钱”/189
10 谦虚谨慎,为人低调/191
钱学森人生大事年表/193
……
序言 2008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评选活动揭晓,钱学森以首位当选“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就是曾经让美国政府感到紧张的钱学森,已经近百岁高龄的老人,近年来极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然而他的名字却并未被大家所淡忘,因为钱学森这三个字早已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永远镌刻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丰碑上。
钱学森,一个响亮而又荣耀的名字。钱学森,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科学家?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人们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
他是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几代新中国领导人特殊关心与称赞的科学巨人。
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6年转人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学生,并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拥有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以及舒适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这里仅仅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磨难以后,1955年秋天,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自此,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赤诚的爱国之心,投入到了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天器的研究开发工作之中。
文摘 这一期间,美国知识分子思想十分活跃。美国共产党在洛杉矶帕萨第那区有一个支部,被称之为122支部,这是由大学教授所组成的。由于这些美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对世界紧张局势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因此,他们更加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他们认为,马克思的方法论对于理解战争大有益处。
经马林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认识了该小组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威因鲍姆。
威因鲍姆博士,原来是乌克兰人。1922年由乌克兰工学院和卡柯夫学院转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92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然后,离开学校,在美国一家私人企业中做了四年的药剂师。1927年加入美国国籍。1929年重返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同年取得药物学博士学位。威因鲍姆在化学领域获得重大的成果,在应用物理学方面也非常有名气。
钱学森对威因鲍姆产生了一种好感,经常到他家去作客。这位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离开祖国的乌克兰人,并不是反对十月革命的白俄分子,相反,他的思想非常进步。
在小组里,钱学森跟大家一起学习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每星期例会经常讨论时事,反对法西斯战争,支持中国抗日。
这期间,钱学森收到父亲的来信,国家的屈辱,民族的仇恨,经常使他义愤填膺。然而,他引为欣慰的是,这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朋友们,非常同情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痛苦。在这个学习小组里,没有对中国人民的歧视,却有着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强烈仇恨;在这里,能够自由谈论社会、国家与世界大事,能够尽情抨击法西斯与军国主义;在这里,有的是温暖的友谊与广阔的胸怀。这就是钱学森参加这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初衷。
这个小组成员还参加过美国共产党书记E.白劳德的几次讲演会。1938年冬天,很多小组成员加入了美国共产党,也有人参加了军事研究。这使钱学森进一步接触到唯物史观、辩证法、唯物论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
后来,当钱学森回忆他参加这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活动时说:“在我的这些朋友圈子中,有着一批极有政治远见的学者,我在他们之中度过了青春期的一段极为短暂的快乐时光。”
后记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于凡、刘登阁、朱丽、丁荆先、王澄宇、胡丽芳、朱丹、陈艳春、戴晓慧、王丹、金丽静、陈鸿、姬春茹、付素霞、王珊慧、游翠英、李甜甜、杨姣、付素英等人的协助。如果这本书能给您以帮助,我将感到无限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