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曾山传 |
 |
|
 |
曾山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468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
·ISBN:721002185X
·条形码:97872100218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老一辈革命家曾山同志的生平事迹,同其他无数老一辈革命家一样,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书全面地反映了他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使读者对他油然而生一种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媒体推荐 后记
1999年12月12日(农历十一月初十),是老一辈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西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山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曾山同志出生于江西这块红色的土地。他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曾山同志鞠躬尽瘁,无私无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了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高尚品德,缅怀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表达故乡人民对他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根据中共江西省委的决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了这本《曾山传》。
本书各章撰稿分别为:一至五章周声柱,六至十章万建强,十一至十三、十九、二十二、三十章刘勉玉,十四至十七章汤静涛,十八、二十、二十一章黄德华,二十三至二十九、三十一章熊敏。晏蔚青撰写大事年表,并参与修改部分章节。刘津、卢大有、钟海连等也参与了建国后部分文字修改。最后由苏多寿、刘勉玉统稿、定稿。
本书的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和省、地、县档案馆保存的数千件有关曾山的档案资料和当时的报刊资料,广泛参考了老同志的回忆录和访问记录,力求根据丰富而可靠的历史资料,写出一部真实的历史传记,流传下去。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交通部、江西省档案馆、南昌大学、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吉安地委党史办、吉安县委党史办、吉安县烈士纪念馆、吉水县政协、吉水县史志档案馆等单位和原曾山同志秘书王青争,还有陈新、刘高平等同志以及曾山同志亲属的大力支持,采访了胡立教、夏征农、彭儒、危秀英、谢象晃、陈兰、饶守坤、黄知机、黄知深、张俊等老同志及范立涛、刘舜辉、曾昭试等同志,选用了王震、张劲夫、钱正英、谭启龙、万海峰、李人俊、曾如清、孙冶方、梁广等老同志回忆曾山同志的资料,本书还吸取了党史学界同仁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金冲及同志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了本书初稿,并提出了中肯的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江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责任编辑徐建国、游道勤同志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们深表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全,尤其是编著者的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 者
1999年9月
目录 一 革命家庭
二 青少年时代
三 投身大革命
四 领导“四九”暴动
五 第一任吉水县委书记
六 在“二七”会议上
……
文摘 书摘
8月5日,中共赣西南特委在横江渡召开“二全会议”,由李文林、曾山传达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精神,并改选了特委常委。选举曾山、王怀、郭承禄、萧道德、李文林等5人为常委,曾山为书记。8月10日,赣西南特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第八次攻打吉安。为了加强统一领导和指挥,由党、团共组前敌委员会,王怀任书记。并成立赣西南军事委员会和总指挥部,曾山任总指挥。
8月20日,曾山发布《紧急通令》,对第八次攻吉作了周密的布置:“在总攻击以前,须召集各种会议,如红军赤卫军赤卫队等,须召集大队长政委以上会议,区政府须召集乡政府主席联席会等。尽量加紧宣传鼓动工作。
注意长期各部工作,发动四郊农民起来斗争并建立政权。交通队、担架队要特别组织健全。
各地如不能派吉安的人,或能找到吉安城内熟人的同志去切实计划,在猛攻时(作)内应。
作战时应注意在火线上高呼口号。”
8月25日,红二十军在吉安城西南郊开始了第八次攻400余人,缴枪400余支。28日,曾山发出《火速筹集巨款供给前敌战士的急要的紧急通知》,指出:“敌人死守孤城不出,靠铁网深沟为最后的抵抗,必须要费时日,才能把它打破,在这几天当中,需要巨款维护一切,并且是万分迫切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务须下十二万分的决心,依照应派数目,如期筹集交来,以济急需,以便很快的拿下吉安,开展大大的局面,猛烈北上,响应各军团会师武汉,争取全国革命胜利。”
9月5日,各路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敌军阵地发起总攻。此次参加攻打吉安的部队除红二十军、红军学校和青年干部学校学员外,还调集了10万“精勇工农”配合作战。这次攻吉的鼓动口号是:“红军打仗真勇敢,手拿梭镖打冲锋,打开吉安捉反动,捉到反动立大功。”两校学员队伍在儒林赤卫队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天华山;红二十军在北路地方武装和工农群众配合下攻打真君山,群众推着“土坦克”用湿棉絮裹着的独轮车掩护红军冲锋,冲到铁丝网前与敌人展
开肉搏战。激战数小时,牺牲200余人。为保存实力,特委决定红二十军撤往峡江休整,留下游击队和群众武装继续包围吉安。
梁必业回忆说:“地方武装第七、八次围攻吉安,我都参加了,在第八次围攻行动中,我担任陂头村少先队指导员,全队100多人高举红旗,手持梭镖,肩扛松树炮,按照指挥部分配在水东地段安营扎寨。吉安东西南北、赣江两岸排满了围城的群众,举目之下红旗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