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禅学论集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任继愈禅学论集 |
 |
|
 |
任继愈禅学论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100044006
·条形码:97871000440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自秦汉以降,二千多年来,自成体系,独立发展。它善于吸收一切有价值的外来文化,融入固有文化主流,不断发展,几千年沿着既定的方向,走着自己的路。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从来都是以自己固有的思想体系、思维模式来迎接外来文化的。大致可以举出以下几种特点和品格:不失自我的兼容性;与时俱进的应变性;取之有节的开发性;刚柔相济的进取性;和而不同的自主性。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发展道路,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色。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中国人士看作黄老清静无为的理论。景教(西方基督教的一派)在唐代最初传入中国,中国人士认为这个教“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法浴水风,涤浮华而洁虚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无拘”。这完全是当时唐人的新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学者著《天方性理》以迎接这一外来教义。中国最早介绍佛教的著作《四十二章经》及《牟子理惑论》,都以中国传统忠孝观念来理解这一外来宗教。
还应当指出,佛教的根基虽出白天竺,但中国人所认识的佛教并不是直接取自印度,而是来自中亚。魏晋时期,佛教经典均根据西域文字翻译成汉文转手引进的。
中国传统宗教的忠孝观念曾得到一切宗教的认同。后来的儒佛道三教会同,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圆融无碍、海纳百川的特点。佛教文化虽然带有佛教的某些特征,但这些特征无不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研究佛教不知不觉与儒、道两家会合;研究儒教又必然与佛、道两家贯通;研究道教又必然与儒、佛二家相会。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自秦汉以降,二千多年来,自成体系,独立发展。它善于吸收一切有价值的外来文化,融入固有文化主流,不断发展,几千年沿着既定的方向,走着自己的路。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发展道路,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色。而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分支,任继愈在本书中对它作了全面、系统地的论述,也是对中国佛教的一个概括。
目录 前言………………………………………………………………1
神秀北宗禅法……………………………………………………1
南北禅宗异同……………………………………………………18
超脱与成仁………………………………………………………2l
敦煌《坛经》写本跋……………………………………………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