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华文明史(第2卷)

2011-06-0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华文明史(第2卷) 去商家看看
中华文明史(第2卷) 去商家看看

 中华文明史(第2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0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301105991
·条形码:97873011059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是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提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本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力求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相结合。
本卷涵盖秦汉魏晋南北朝。
作者简介 袁行霈,1936年生。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院长、中文系教授。主要著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陶渊明集笺注》、《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是我们民族过去所有的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先民智慧的沉淀,其与我们的重要性犹如大海之与游鱼。文明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和精神的活动场所,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良知,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承载着我们精神活动的一切成果。同时,文明又是我们生命真实个体的存在方式,它包涵着我们外在的生存环境,记录着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结果,又是我们衣食住行等生存形式的具体体现。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国家干预的必要
第三节 大一统形势下的文化复兴
第一章 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创立和曲折发展
第一节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
文摘 书摘
本卷所述历史的时间起迄,从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公元前221)开始,历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与十六国、南北朝,至隋朝建立(581)为止,首尾
大约800
年。历史演进的空间范围,古代文献大致提供了一个轮廓:《汉书》卷二八

《地理志下》谓,以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为主体,“地东西九干三百
二里,南
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以及《后汉书》卷一一八《西域传》日:“西域
内属
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岭,其东北与
匈奴、
乌孙相接。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当

各有关朝代的疆域会略有出入。四邻相接触的国家或民族,东有朝鲜半岛和
日本列岛诸国,西有中亚和南亚诸国,南有中南半岛诸国,国家较多,国名
时有
变化。中国在这些国家中,国土最大,人口最多,社会经济最发展,文明程
度也
最高。
这段历史可分为时间大致相等的两个阶段:前400年为秦、西汉、东汉

期,其主要特点是政治上大一统;表现在中华文明史上,主要特征是汇集总

先秦已经出现的一切文明因素而加以升华、光大、巩固、发展。后400年为

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政治上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表现
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破坏,也有贡献。破坏,主要表现为社会动荡不安,经
济凋
敝,人口散亡,这是尽人皆知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北方和西方众多进入黄

流域的少数民族比较全面地接受了以中原王朝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和汉文化为
主体的先进文明,从而促成了自秦汉以来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为此后在中原

区出现隆盛的隋、唐大帝国以及周边民族的文明与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P1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