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企管 >

公司责任:挑战还是机遇

2011-05-30 
市场价:¥38.00卓越价:¥31.50为您节省:6.50元 (83折) VIP 价:¥30.55 SVIP价:¥29.92 全场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公司责任:挑战还是机遇 去商家看看
公司责任:挑战还是机遇 去商家看看

 公司责任:挑战还是机遇

  • 市场价:¥38.00
  • 卓越价:¥31.50为您节省:6.50元 (83折)
  • VIP 价:¥30.55 SVIP价:¥29.92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5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01775869
    ·条形码:97875017758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以来,强化公司责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公司责任包括了股东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个方面,或者说三个层面。大量跨国公司关于公司社会、环境责任与股东利益关系的论述和学者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跨国公司强化公司责任不仅不是公司的负担,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强化公司责任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新提升,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强化公司责任带给中国企业的到底是挑战还是机遇?强化公司责任带给中国企业的是挑战,它要求中国企业按照工商文明新阶段的新规则参与全球竞争。强化公司责任带给中国企业的也是机遇,它给企业指明了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2006年2月16—17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主办了2006年“跨国公司中国论坛”。论坛的主题确定为“中国企业,公司责任与软竞争力”。作为大会的主办方,我们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使中外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同台探讨在中国如何强化公司责任、如何迎接强化公司责任潮流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通过强化公司责任增强企业软竞争力。
      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全球契约办公室、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人民日报经济部和人民网、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全球并购中心、智囊传媒、《当代经理人》作为联合主办,积极参与了该峰会。
      本次论坛共邀请了50余位演讲嘉宾。商务部领导、国资委领导、联合国办公室代表、全国工商联的领导热情致辞;近20位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在大会中发言,30多位来自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领袖同台交流。整个峰会历时两天,共有400多位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中外企业界、行业协会、媒体的代表出席。
      论坛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和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将这些讲演或论文汇集成书,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
    编辑推荐   进入新世纪以来,强化公司责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公司责任包括了股东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个方面,或者说三个层面。大量跨国公司关于公司社会、环境责任与股东利益关系的论述和学者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跨国公司强化公司责任不仅不是公司的负担,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强化公司责任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新提升,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强化公司责任带给中国企业的到底是挑战还是机遇?强化公司责任带给中国企业的是挑战,它要求中国企业按照工商文明新阶段的新规则参与全球竞争。强化公司责任带给中国企业的也是机遇,它给企业指明了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目录
    前言
    一、致辞
    正确认识公司责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认真履行公司责任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打造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主题报告
    ……
    文摘 书摘
    公司“软实力”与社会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
    中国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扩展全球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建设“
    软实力”、把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战略等,都是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
    要课题。
    一、必须突破“软实力"瓶颈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在全球分工模式变化的
    情况下,大公司纷纷收缩业务范围,卖掉“非核心业务”,将实力集中于发
    展主业,构造了一个又一个“巨无霸”式的跨国公司,使产业集中度史无前
    例地上升。这些本来就很强大的公司,通过委托加工、并购和投资把产业链
    布局于全球,进一步放大了自己的优势,成为所在产业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供应链为数不多的组织者。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称其为“系统集成者
    ”,如戴克、波音、GE等制造商,耐克、麦当劳等品牌控制商,IBM等系统
    解决方案提供商等。
    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占据各个产业的皇冠地位,是因为它对所在产业有强
    大的“系统集成能力”,而这种集成能力不仅来自资本实力、规模优势,而
    且无不出自于强大的自有技术、品牌、信誉、营销体系、供应链网络等构成
    的“软实力”。
    全球工商体系的制高点几乎全部被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公司所占领,这就
    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包括中国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比表面看到的更为严
    峻。在全球各行业“系统集成者”在并购中不断减少的时候,中国能不能和
    怎样才能脱颖而出,产生具有全球意义的“系统集成者”、“次级系统集成
    者”和关键技术及零部件提供者?这对中国企业和产业是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企业与优秀跨国公司相比,不仅硬实力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更加难
    以逾越的是由企业文化构成的“软实力”的差距。
    企业硬实力主要指资本、厂房、设备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了的能力和
    企业员工。软实力则指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
    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广义地讲,还应包括公司治
    理结构、营销网络、供应链体系等。
    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如果说经营设施和生产能力、包括资本这些“
    硬实力”是较容易被复制和替代的话,那么“软实力”则表现出某些“文化
    ”的特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认同、亲和力。这些则很难复制,必须靠
    良好的文化积累和持续的创新,最终唤起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