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周易思维与现代科学

2011-03-2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周易思维与现代科学 去商家看看
周易思维与现代科学 去商家看看

 周易思维与现代科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1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807417194
·条形码:97878074171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周易思维与现代科学》内容简介:要用周易八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精神去研究和解析当前自然界和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努力寻求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找出其规律性,并根据这种规律性对事件进行预测。积极引进和吸收现代科学的新概念、新名词,走中西学结合的道路,丰富周易八卦的词汇宝库,尽量采用数理方程描述基本规律,避免用金、木、水、火、土老框框去分析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作者简介 栾任之,高级工程师,男,汉族,1931年生,江苏省泰兴县人,1952年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历任上海汽车发动机厂化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上海南洋高级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
他在全国科技刊物上发表了二十余篇论文;编辑和出版了《定量化理论》等四种著作;翻译出版了《铝合金中Al,Cu,Ni,Ti,Fe,Si六元素快速分析法》等俄、德、日、英四国十余篇科技文献。他的业绩已经载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出版的International Leaders in Achievement(1994)。
从1970年开始,他对祖国历史遗产《周易》发生兴趣,逐步深入进行研究,并考虑中西学结合,将八卦理论应用于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使元素排列合理、更完整。1998年初,与王景祜高级工程师合作,在《周易研究》(1998年第1期)上,发表了《元素周期八卦表》一文;该文在当时已发现的和112号元素的基础上,预测尚有22个主族元素和84个副族元素(即从112号元素至第218号元素)等待发现。两年后,于2000年8月8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后第166号元素,这就证实了他们预测一半左右元素是可能存在的。
编辑推荐 《周易思维与现代科学》是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篇 用周易思维论述宇宙起源、物质起源和生命起源
第一章 研究周易走中西学相结全的道路
1.在封闭状态下,中西学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
2.爱因斯坦的直觉与追求
3.爱因斯坦未达到理想追求的原因分析
4.周易理论是证实和实现爱因斯坦的直觉和追求目标的哲学基础与指导思想
5.先进的哲学思想必须采用先进的数学工具才能应用到物理学中去
6.王洪吉理论的重要性

第二章 周易宇宙统一论
1.伏羲定律
2.周易第一定律
2.1 从卦素变成代数
2.2 从哲理变成数理
2.3 从数理建立了数理方程
2.4 “阴阳对立转化”的含意
3.宇宙和宇宙结构式
4.周易第二定律及其图解
4.1 无极生太极
4.2 太极生两仪
4.3 两仪生四象
4.4 四象生八卦
4.5 关于周易第二定律图解的说明
5.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与宇宙起源
5.1 宇宙大爆炸学说的理论依据
5.2 宇宙气元(基本粒子)统一场论
5.3 元气场与信息感悟场
5.4 周易量子宇宙演化时间表
6.元素周期八卦表与化学物质起源
6.1 A卦交而生万物
6.2 元素周期八卦表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6.3 关于“三是万物之母"的问题
7.生命起源与生物遗传密码表
7.1 周易理论在生命起源和生物遗传学科中的运用
7.2 DNA三联密码卦爻表与生物遗传密码卦爻表
8.周易现实标准宇宙系发展简史
8.1 现实标准宇宙系
8.2 原始太阳系
8.3 太阳系经络系统
8.4 地球经络系统
8.5 顺其自然与善待地球
9.四种基本自然力相互作用及其统一问题
9.1 四种基本自然力相互作用概述
9.2 四种基本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交换力模式
9.3 四种基本自然力相互作用的表达式
9.4 四种基本自然力相互作用的4个特性
9.5 结论

第三章 周易与地球偏转论
1.众多的史前文明残骸之谜得到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2.“洛书”的内涵和来历
3.“洛书”九宫方阵在描述地球旋转方面的应用
4.地球偏转过程的特性
5.地球偏转过程中关于地球自转轴的讨论
5.1 与常健民先生的不同之处
5.2 再论与常健民先生的观点分歧
6.对地球偏转论效验的引证和深思

第四章 生命起源与生物遗传密码表
1.生物科学简述
1.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2 细胞的构成
1.3 什么是基因
1.4 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图
1.5 DNA分子的构造与三联密码表
1.6 RNA分子的构造与生物遗传密码表
1.7 基因的表达功能
2.周易文王八卦学说在生命起源和生物遗传密码上的应用
2.1 能量最小原理与左旋性和右旋性
2.2 周易理论在生命起源和生物遗传学科中的运用
3.人工合成法创造生命和活细胞
3.1 DNA顺序的测定
3.2 组成DNA生命长链
3.3 转录成RNA长链
3.4 转译成氨基酸(蛋白质)长链

第二篇 未来元素周期表
第五章 一种新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表述形式的改进过程
2.八卦学说及八卦原素周期表
3.矩阵式八卦原素周期表与改进型门氏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联系特征
3.1 两表的相等性
3.2 两表的相似性
3.3 两表的对应性
3.4 两表的同构性
4.元素周期八卦表
5.关于“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改进型)”的说明

第六章 怎样正确阅读与运用新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问题1]在矩阵式八卦原素周期表中,“特性值”和“排列序数”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没有“特性值”?两表的相似性、相等性、对应性、同构性不是被打破了吗?
[问题2]第五章中所述的两表上述“四性"都是对主族元素而言,那么,元素及其排列序数是如何判定的?它们与八卦理论又有什么联系?
[问题3]如何计算第1、3、5、7、9及第2、4、6、8各周期的分割点元素的排列序号?
[问题4]请分别计算188号和194号元素的周期数,并说明其先后位置是如何判定的?
[问题5]提出元素周期八卦表有什么实际意义?

第七章 怎样认识元素周期八卦表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1.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发现、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1.1 元素周期律最初的叙述是不够精确的
1.2 镧系元素是怎样排进元素周期表的?
1.3 锕系元素又是怎样排进元素周期表的?
1.4 原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1.5 元素周期律的精确叙述
2.核外电子的排布要服从的几个基本原理
……
第三篇 如何正确运用周易思维方式的学术论辩
第八章 怎样才能使周易八卦的科学性充分显示出来?
第九章 克隆技术的哲学依据
第十章 关于用周易理论研究元素周期表时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栾任之先生在职时,是上海汽车发动机厂的副总工程师兼化验室主任。他不但对工作认真负责,成果丰硕,而且他的古汉语根底相当扎实,书法也很工整。他对周易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在业余时间认真钻研周易理论。记得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已经听到过他关于元素周期表有可能采用八卦形式来进行排列的论述。但当时由于工作较忙,不可能进行详细的深谈。后来,直到退休以后,他、王景祜和我都在同一个奔驰汽车公司被聘用,发挥余热。于是我们三人就凑在一起进行研究。
大家一致认为:要用周易八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精神去研究和解析当前自然界和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努力寻求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找出其规律性,并根据这种规律性对事件进行预测。积极引进和吸收现代科学的新概念、新名词,走中西学结合的道路,丰富周易八卦的词汇宝库,尽量采用数理方程描述基本规律,避免用金、木、水、火、土老框框去分析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我们常为一事一句争得面红耳赤,但心情都很愉快舒畅。
文摘 插图:


2.爱因斯坦的直觉与追求
爱因斯坦(1879—1955)1921年因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他成了名扬四海、誉满全球的人物。可是他毫不满足,向更困难的领域从事开拓性的工作。同样的追求使爱因斯坦定下更高的目标:推广广义相对论,建立一个不仅包括引力论,而且包括电磁场,可以从非统计的、更深刻和更普遍存在规律中推导出微观世界的量子统计规律性的理论——一种统一场的理论。
他凭自己的直觉认为,物理学的表达式应该是统一的。因此,他的后半生(近三十年)几乎用全部精力投入了“统一场论”的探索,试图把电磁场、引力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他留下了光辉的思想,但没有达到证实,更没有达到目的。
3.爱因斯坦未达到理想追求的原因分析
(1)没有找到“统一场论的指导思想”。1955年,爱因斯坦临终的前一天,他还在床上继续他的统一场论的计算。有人曾把他的这一时期评价为“迷途的徒劳探索时期”。但爱因斯坦坚信:“我完成不了这项工作,它将被遗忘,但是将来会被重新发现。”物理学家没有遗忘统一场论的思想,一批卓越的科学家继续为之奋斗。1967年,弱相互作用场与电磁场被统一成一个理论。今天,人们进而统一包括强力场和弱力场在内的全部四种相互作用的宇宙粒子场理论,已指日可待。
(2)未接触到周易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当然就无法理解周易用“阴阳八卦”的有限变化模式把宇宙万事万物概括净尽的理论。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理论是人头脑自由创造的产物”。
4.周易理论是证实和实现爱因斯坦的直觉
和追求目标的哲学基础与指导思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人们对中国古老的周易的研究摆脱了占卦、算命的老路子,进入了哲学化、科学化研究的新时期。从现在的情况来分析,如果1925年爱因斯坦能接触并了解周易八卦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则他后三十年的成果,可能更加辉煌。可以举出以下几点:
(1)老子从宇宙起源论的高度说道:“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有象的东西,“有”则是从无形无象的东西中产生出来的。
后记 目前,学术界在周易研究领域里掀起了“如何使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的论辩热潮。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祖先传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可是,并不被西学界朋友们所接受,他们认为周易是不科学的,是不能与时俱进的。
我们认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之所以有这样灿烂辉煌的成就,《周易》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存在着这样大的反差呢?
原来,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周易》虽有数学基础,但没有被发现。由于没有被发现,西学界误认为是不科学的,不值得重视的,致使中西学被割裂了几千年。
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揭示这个被隐藏几千年的数学基础,使难懂的哲理变成数理,又从数理建立了运算方程。于是,在传统的周易研究基础上增补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平台——中西学相结合研究周易的平台,从而使周易研究摆脱了在故纸堆里转来转去、仅对八卦卦义反复作解释的老框框,使周易思维渗透到现代科学各学科中去;同时,大大扩充了周易的辞汇库,使它不再局限在阴阳五行和金、木、水、火、土的陈旧词汇中,而是可以容纳现代科学,并且不断产生新鲜的词汇。
这样一来,不仅保留了传统周易科学观,即以整体观方法论从宏观上把握事物为核心的科学研究方式,而且还补充了具体的数学运算和推理方法,使中西学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在可控的分析和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定位和方向。由此,在中西学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促使互相启迪与互相交流。
出版本书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拓宽了周易研究走中西学相结合的道路,坚定了走中西学相结合道路的方向。
我们真诚地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使这种研究方法逐步成熟和完善,从而使周易研究发放出鲜艳夺目的异彩!
本书能得到顺利出版,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原编审王有为老先生的帮助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我们特此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