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经济 >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2011-03-1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去商家看看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去商家看看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ISBN:730110989X
·条形码:97873011098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收集的,大部分是我1995年回国到北大任教以后为报章杂志陆续写下的文章。回头一看,时间过得很快。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收在“另眼看垄断”栏目下的文章,其实差不多都是我参加水工研究的“副产品”。作为一个“电信经济问题专家”我是1998年秋“卷入”电信开放市场的论战的,大部分有关文章已经收入了三联书店出版的《数网竞争》一书:我对网络产业经济问题的认识全部来自“I水工”。更一般而论,大凡在所谓“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之上加上了“国家行政垄断”的行为,经济逻辑如出一辙。《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一些文章,放胆去“碰”教育、邮政、股市,分析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业的具体约束不同,“碰”起来多彩多姿,各有各的意思。
作者简介 周其仁,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1989年5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UCLA,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
作者的研究兴趣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
编辑推荐 真实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往往与“大家公认”的逻辑相抵触。在这种场合,“公认”会发生的没有发生,而“公认”决不会有的事却偏偏来子。《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所要揭示的就是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时代的潮流好像就是宁肯崇拜“高深”而误入歧途,也许需要另一个40年,“研究真实世界”的质朴手法才会引起应有的注意……
目录
一、人力资本的产权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刮目相看人力资本
能力定价和高科技产业
考核学生质量困难
教育专家系统的可靠性

二、研究企业家
景气低迷中的企业家行为
新经济与企业家精神
家族经营与非家族经营是一样的
信誉与运气
企业家是钱财不够用之辈
驾驭不确定性
企业家能力竞争的舞台
普通人投资的世纪
三种私人资本和中国经济
入世与中国企业价值的重估

三、公有企业改制
最便宜的企业家和最昂贵的企业制度
自然人持股:绕不开的话题
企业改制,何谓成功
国有企业:不能不谈“方丈”只说“庙”
“庙”里的“好方丈”为何那么少
攫取与公有制企业改革

四、另眼看垄断
尴尬的手机单向收费
手机单向收费:投资人的利空
境外上市卖点的教训
手心手背都是肉
看得见的手定价,看不见的手定量
要反对的不是重复建设
高科技永远都很“高”
理性的局限——《电信竞争》书评
为市场重组留下空间——关于中国电信集团的再次分拆
邮政专营的三个理由
市场间竞争与股市规范
自发的梧桐树

五、市场的守夜人
守夜人的经济学说
另一条印度道路
启动经济和政府退出
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
哈尔滨不相信眼泪
转型期城市就业也需“软着陆”

六、农民问题
村庄与粮价
高经济成长与农业发展
农村就业:转折与转机
又见粮改
……
文摘 书摘
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
学生考试作弊、真文凭贬值、假文凭泛滥,这些现象,在我
看来,都与“学生质量考核”有关。问题的重点,不是学生为什
么想作弊,以及为什么有人居然敢用假文凭。问题的重点是,那
些防止考核学生质量出错的机制,为什么大面积失灵?
报纸报道,时下学生考试作弊、假文凭泛滥愈演愈烈,有成为潮流之势
。怎样解释这些“有辱斯文”的现象呢?想来想去,这件事情不简单。因此
选择“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作为寻找合理解释的人手之处。
特别困难的考核
大体而言,知识是可以分类的。学校里传授的知识是所谓“一般性知识
”,这种知识不同于那些特殊的知识或技能。特殊知识可以通过“专利”或
“商业秘密”来界定其权利,并加以保护以利于交易。那么,一般性知识靠
什么来保护呢?张五常为此提出过一个理论,要点是一般性知识可以自我保
护,因为想要获得一般性知识的人,必须花费工夫“学习”。
学习的各种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就构成获取一般性知识的“代价”。
比如中学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外文,教科书可以用版权来保护,但
是课堂讲授和基础训练,并没有专利保护,正如大学教授在课堂上教的各门
专业知识也不设专利保护一样。但是,古今中外的经验表明,掌握一般性知
识的便捷之道,不是买本教科书自学成才,而是经过学校教育。有趣的是,
学校里的知识既不可能直接买到手,也不可能立马“偷”到手。无论是谁,
真正要得到这些知识都必须下工夫“学习”。除了支付学习的经济代价之外
,学生还必须花费“求知的努力”。读书人都知道“十年寒窗苦”的意思,
可不单单指节衣缩食而已。
但是,学生经过学校教育项目之后,究竟掌握了多少一般性知识,非常
难以识别和鉴定。一个原因是,一般性知识是所有“直接有用”的专门知识
和技能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对其“上层”的“有用性”和贡献程度,难以确
认。我们不妨随便问一位“成功人士”,当年读没读过“唧唧复唧唧,木兰
当户织”,或者有没有用方程式算过“鸡兔同笼”?要是得到肯定的回答,
我们不妨再深究一个问题:当年熟读“木兰词”或算得出同笼鸡兔脚丫子的
总数,与日后的“成功”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们也不妨扪心自问。拿我自己
为例,当年高声诵读的“金戈铁马人梦来”,对于今天在大学教书领薪水,
究竟有多大的用处和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