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生命的火焰:中国现当代散文1936-1949

2011-03-1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生命的火焰:中国现当代散文1936-1949 去商家看看
生命的火焰:中国现当代散文1936-1949 去商家看看

 生命的火焰:中国现当代散文1936-1949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34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08033736
·条形码:97875080337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1*代表一个“木”左边“去”底下“皿”
媒体推荐 前言
袁鹰
二十一世纪刚迈开大步,华夏出版社策划为青年读者(确切地说是中学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出版一套中国现代和当代散文的选本,为青年读者提供上一世纪中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性的散文,帮助他们从这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中,看到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散文长河在刚刚过去的世纪中激荡出多么耀眼夺目的浪花,更从侧面感受和认识这一百年来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从沉沦、挣扎、复兴走向富强的艰辛历程。出版社这种把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远见的创意,我认为是严肃负责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挂在口头上的为读者着想,因此愿意参与盛举,共同为青年读者竭尽绵力。因为,无论从提高文化水平、增强文化素质的要求,无论是学习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在中学时代这几年里,若是能够逐渐熟读一批经典的散文,打良好的基础,终生都会享用不尽。这是我们许多中年以上的人都有的亲身感受,用不着深奥的
理论来说明的。
回想我自己从1937年到1949年读完六年中学四年大学和大学毕业前后又断断续续教了六年中学语文,这十二年中一直与不同时期的中学生晨昏相处,朝夕与共,在阅读学习散文作品里共同经历心灵的悸动,共同体会喜怒哀乐,也共同得到美的享受。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如《前出师表》(诸葛亮)、《兰亭集序》(王羲之)、《桃花源记》(陶渊明)、《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陋室铭》(刘禹锡)、《师说》(韩愈)、《岳阳楼记》(范仲淹)、《秋声赋》(欧阳修)、《前赤壁赋》(苏轼)、《指南录后序》(文天祥)、《梅花岭记》(全祖望)……那些脍炙人口的现代范文如《秋夜》、《雪》、《纪念刘和珍君》(鲁迅)、《笑》、《往事》、《到青龙桥去》(冰心)、《落花生》(许地山)、《没有秋虫的地方》、《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绿》、《背影》、《荷塘月色》(朱自清)、《差不多先生传》(胡适)、《陶然亭的雪》(俞平伯)、《红梅上的一幕》(孙福照)、《海燕》(郑振铎)、《钓台的春昼》、《方岩纪胜》(郁达夫)、《鸟的天堂》(巴金)、《白马湖之冬》(夏丐尊)等等,在那十二年中,不止一次听老师讲授,也不止一次向学生讲解。几十年后至今还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绝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只不过是耳熟能详不用怎么思索就能信手写下罢了。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还保留在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也可能已经逐渐被淘汰,一批新的作品代替了它们的位置,但是不论如何,它们作为中国散文高峰典范的位置是无可取代的,它们曾经闪耀的光辉也是无法泯灭的。
青少年朋友从这一批散文中首先可以感受到我们民族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也不能比拟的。我们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它作为语言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永远不能替代的。俄国十八世纪末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精彩的散文《俄罗斯的语言》,表达飘泊异邦时节对祖国文字的深情眷恋,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
在惶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如果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
目录
陆定一 上前线去
白 朗 西行散记
端木蕻良 青岛之夜
曹聚仁 洋鬼子
阿 垅 在雨中走着
巴 金 广州的最美一晚
……
文摘 书摘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尖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称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求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 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麦之有芒,一以护身,一以壮观,自然的造物大抵是美而适用。
锋利的芒,不刺耘耕者或收获者,刺的是伤禾盗谷的人!
思想的战士不是靠盔甲壮其外形的,他的武器不过是尽人皆有的舌头,和尽人可用的文字,这种极其普遍的东西也有维护真理,挫败敌人的伟力。
在真理的战线上没有以枪头对内的战士,以武器瞄准其伙伴的思想家,却间或有之。他们会将“批评武器”变为“武器批评”,那武器便是闭着眼睛乱戳的“刺”——正如丑恶的犬儒,以刺人为生,藉以苟延自己的快活一时的命运一样。
有人说,专制使人们变为冷嘲,又有人说,共和使人们变为沉默,难道也可以说,新的民主会使人们变成“讥刺”吗?
当讥刺时而沉默,当沉默时而讥剌,都是深怕不存在的人,其实如此的存在,怎能比一棵成熟的麦穗呢?
燧人氏稍一整理他的兽皮裙子,不禁又对着那块赭色的燧石发楞。
所有的原人都讥笑他!“一块石头怎么能够钻出那红色的东西来呢?而且那红色的火焰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