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繁体竖排版)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繁体竖排版) |
 |
|
 |
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繁体竖排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5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807596219
·条形码:97878075962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百种图书,其中五百多种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或存目的,在纪晓岚所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它们被统称作“水乐大典本”。一九八二年,钱钟书先生指导乐贵明先生编辑出版了《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对《四库全书》中所辑“水乐大典本”百六十四种“别集”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据已经编妥的《永乐大典索引》,抽出六千四百九十五条《永乐大典》原文,与四库辑本条目逐一查核,竟有一千八百六十四条被四库馆臣有意无意漏辑。就是说《四库全书》裹价值最高的“水乐大典本”,条目漏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八。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这个事实,科学地证明了两点:第一,《四库全书》中的“永乐大典本”并不可靠,第二《永乐大典》不容辨驳的可信性。对《四库全书》,《四库辑本别集序》中有一段准确的评论,值得温习:“由于狭隘的民族偏见,褊窄的正统观点,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和‘气官样文章’的草率敷衍,使这项艰巨的工作有很大的缺点。
编辑推荐 《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繁体竖排版)》是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
目录 序
编辑锐明
水经一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七
水经注原序
水经注卷一通行本
河水一
水经注卷二通行本
河水二
水经注卷三通行本
河水三
水经二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二十八
水经注卷四通行本
河水四
水经注卷五通行奉
河水五
水经三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九
水经注卷六通行奉
汾水
瀹水
涑水
文个
原公水
洞过水
晋水
湛水
水经注卷七通行奉
济水一
水经注卷入通行本
济水一
水经四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
水经注卷九通行奉
清水
泌水
淇水
荡水
洹水
水经五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一
水经注卷十通行奉
浊漳水
清漳水
水经注卷十一通行本
易水
沪水
水经注卷十二通行本
圣水
巨马河
水经六 永乐大典卷之一莴一千一百三十二
水经注卷十三通行本
湿水
水经注卷十四通行奉
湿余水
沽河
鲍丘水
濡水
大辽水
小辽水
浿水
水经注卷十五通行本
洛水
水经七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三
伊水
涯水
涧水
水经注卷十六通行奉
毂水
甘水
漆水
凌水
沮水
水经八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四
水经注卷十七通行本
渭水上
水经注卷十八通行本
渭水中
水经注卷十九通行本
渭水下
水经注卷二十通行奉
漾水
丹水
水经九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五
水经注卷二十一通行本
汝水
水经注卷二十二通行本
颖水
洧水
水潩
漕水
渠(沙水)
水经注卷二十三通行本
阴沟水
汲水
获水
水经十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六
水经注卷二十四通行本
睢水
瓠子河
汶水
水经注卷二十五通行本
泗水
沂水
洙水
水经十一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七
水经注卷二十六通行奉
沐水
巨洋水
淄水
汶水
潍水
胶水
水经注卷二十七通行本
沔水上
水经注卷二十八通行奉
沔水中
水经注卷二十九通行本
沔水下
水经十二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八
潜水
湍水
均水
粉水
白水
沘水
水经注卷三十通行奉
淮水
水经注卷三十一通行本
滍水
清水
涊水
濯水
亲水
潕水
涢水
水经注卷三十二通行奉
漻水
蕲水
水经十三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九
决水
沘水
泄水
肥水
施水
沮水
漳水
夏水
羌水
涪水
梓潼水
涔水
水经注卷三十三通行本
江水一
水经注卷三十四通行本
江水二
水经注卷三十五通行本
江水三
水经十四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四十
水经注卷三十六通行奉
青衣水
桓水
若水
沫水
廷江水
存水
温水
水经注卷三十七通行奉
淹水
叶榆河
夷水
水经十五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一百四十一
油水
澧水
沅水
浪水
水经注卷三十八通行奉
资水
涟水
湘水
漓水
溱水
水经注卷三十九通行本
汇水
深水
锺水
耒水
沬水
漉水
浏水
渭水
赣水
庐江水
水经注卷四十通行本
渐江水
斤南水
江已南至日南郡三十水
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附:玉海
……
序言 《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百种图书,其中五百多种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或存目的,在纪晓岚所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它们被统称作“水乐大典本”。
一九八二年,钱钟书先生指导乐贵明先生编辑出版了《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对《四库全书》中所辑“水乐大典本”百六十四种“别集”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据已经编妥的《永乐大典索引》,抽出六千四百九十五条《永乐大典》原文,与四库辑本条目逐一查核,竟有一千八百六十四条被四库馆臣有意无意漏辑。就是说《四库全书》裹价值最高的“水乐大典本”,条目漏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八。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这个事实,科学地证明了两点:第一,《四库全书》中的“永乐大典本”并不可靠,第二《永乐大典》不容辨驳的可信性。对《四库全书》,《四库辑本别集序》中有一段准确的评论,值得温习:“由于狭隘的民族偏见,褊窄的正统观点,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和‘气官样文章’的草率敷衍,使这项艰巨的工作有很大的缺点。”
现在,皇皇《水乐大典》原本不知所踪:尚可利用的明嘉靖末钞本个水乐大典》,内窃外盗,屡屡得手,至今能够看到的仅存百分之四而已。应该庆幸,三十万字的《水经注》被完整地保存在这些残本裹。
《水经》是汉代至三国时期身份不甚分明的桑钦所著,南北朝时期的“酷吏”郦道元所注。桑钦是有关这部经典诸多争论中,最不受关注的一个谜团。《水乐大典》里的《水经注》书名下直书:“桑钦撰郦道元注”,《史记》《汉书》《后汉书》注释中援引桑钦、郦道元、《水经》和《水经注》九十余次,郦注中援引“桑钦”六次,引“水经”四次。总计近百次引录,其内容基本都可在水乐大典本《水经注》中得到印证,其中没有否定桑钦作为《水经》撰者的证据。目前非桑钦的理由主要有三个,其一为桑之历史面目不清:其二为桑着《地理志》,曾被各书称引,不可能再写一部《水经》:其三为《汉书》注里曾引用《地理志》中“桑钦言漯水所出”,恰为《水经》之正文(见本书七九页》,甚至能找到一些桑钦身后的内容。前两条毋须辩驳,第三条能否成立,我认为首先应确定以下一个事裹:《水经》流传过程包括郦道兀在内,以今改古的情况是否发生过。
文摘 出其东北陬。山海经曰。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尔雅曰。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物理论曰。河色黄者。众川之流。盖浊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禁民勿复引河。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述征记曰.盟津河。津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余按风俗通云。里语称狐欲渡河。无如尾何。且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说。亦未必一如缘生之言也。
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山海经曰。南即从极之渊也。一日中极之渊。深三百仞。唯冯夷都焉。括地图曰。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河水又出于阳纡陵门之山。而注于冯逸之山。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居地也。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沈珪璧礼焉。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稾【膏】等物。皆河图所载。河伯以礼穆王。视图方乃导以西迈矣。粤在伏羲受龙马图于河。八卦是也。故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小【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尧坛于河受龙图作握河记.逮虞舜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于海。径自中州。龙图所在。淮南子曰。昔禹治洪水。具祷阳纡。盖于此也。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非也。释氏西域志曰。阿耨达太山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