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孟森讲大明帝国

2010-10-2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孟森讲大明帝国 去商家看看
孟森讲大明帝国 去商家看看

 孟森讲大明帝国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2043794/9787802043794
·条形码:97878020437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领导干部读经典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媒体推荐 大体论之,明以后的社会,仍与宋代相似。在政治上,没有特殊的阶级分别。在社会上,全国公民受到政府同一法律的保护。在经济上,仍在一个有宽度的平衡性的制约制度下,不让过贫与过富之间尖锐对立化。
  ——钱穆
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勘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六百年。卫所之制,后来虽不能无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却是一种很完整的制度,能不烦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强的军队。所以明朝开国的规模,并不能算不弘远。只可惜他私心太重。废宰相,使朝无重臣,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重任公侯伯的子孙,开军政腐败之端。他用刑本来严酷,又立锦衣卫,使司侦缉事务,至后世,东厂、西厂、内厂遂纷纷而起。这都不能不归咎于谋之不臧。其封诸子于各地,则直接引起了靖难之变。
  ——吕思勉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体例

第二篇 各论

第一章 开国
第一节 太祖起事之前提
第二节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节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
第四节 洪武年中诸大事

第二章 靖难
第一节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节 靖难兵起之事实
第三节 靖难后杀戮之惨
第四节 靖难以后明运之隆替
第五节 靖难两疑案之论定
第六节 仁宣两朝大事略述
第七节 明代讲学之始

第三章 夺门
第一节 正统初政
第二节 土木之变
第三节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节 景泰在位日之功过
第五节 夺门
第六节 成化朝政局
第七节 弘治朝政局
第八节 英宪孝三朝之学术

第四章 议礼
第一节 武宗之失道
第二节 议礼
第三节 议礼前后之影v向
第四节 隆庆朝政治
第五节 正嘉隆三朝之学术

第五章 万历之荒怠
第一节 冲幼之期
第二节 醉梦之期
第三节 决裂之期
第四节 光宗一月之附赘

第六章 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
第一节 天启初门户之害
第二节 天启朝之阉祸
第三节 崇祯致亡之症结
第四节 专辨正袁崇焕之诬枉
第五节 崇祯朝之用人
第六节 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颠沛
第一节 弘光朝事
第二节 隆武朝事
第三节 永历朝事
第四节 鲁监国事
编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明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凡中国所谓正史,必作史者得当时君主所特许行世。然古多由史家有志乎作,国家从而是认之;至唐,始有君主倡始,择人而任以修史之事,谓之敕撰。敕撰之史,不由一人主稿,杂众手而成之。唐时所成前代之史最多,有是认一家之言,亦有杂成众手之作;唐以后则修史之责皆国家任之,以众手杂成为通例。其有因前人已成之史,又经一家重作而精密突过原书者,惟欧阳修之《新五代》足当之,其余皆敕撰之书为定本,私家之力固不足网罗散失以成一代之史也。《明史》即敕修所成之史。在清代修成《明史》时,有国已将及百年,开馆亦逾六十载,承平日久,经历三世。着手之始,即网罗全国知名之士,多起之于遗逸之中,而官修之外,又未尝不兼重私家之专业,如是久久而后告成,亦可谓刻意求精矣。既成之后,当清世为史学者,又皆以尊重朝廷之故,专就《明史》中优点而表扬之,观《四库提要》所云,可以概见。然学者读书,必有实事求是之见,如赵翼之《廿二史札记》,世亦以为称颂《明史》之作,其实于《明史》疏漏之点亦已颇有指出,但可曲原者仍原之,若周延儒之人《奸臣传》,若刘基、廖永忠等传两条中所举,史文自有抵牾之处,一一又求其所以解之,惟乔允升、刘之凤二传,前后相隔止二卷,而传中文字相同百数十字,不能不谓为纂修诸臣未及参订三条皆见《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一。
后记 前段时间有本书,卖得挺红火,叫《明朝那些事儿》,行笔轻松,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不过,历史就是历史,少不了的是那份厚重。轻松读史自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系统、全方位地去了解过去的那些事,还是应该多读名家的正史著作。
孟森的《明史讲义》就是这样一部书。书稿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学读本。也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史事的贯通、语言的驾驭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虽然这部书的篇幅并不短,但读者不会感到冗长而生厌。
为了使这部书更好地流传下去,也更方便当代人的阅读,我们对原书的体例格式做了相应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修订,使其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品位。为了使论述的事理更加直观,也增加了一些图片,使整个书的内容更加丰富,能让读者轻松地去感悟历史的厚重。
为此,原书名也做了相应的变更。这部书虽然成书较早,但其写作手法并非老八股式的体例,而是一种现代式的夹叙夹议的写法,读起来很顺畅,不枯燥。故而,更名为《孟森讲大明帝国》。
历史著作总会给人一种严肃,甚至压抑感,不过,这部书对于那些有一定的历史或文学基础的人而言,是既可以作为学习、提高的工具,也可以在茶余饭后休闲阅读的。愿这部取材真实、论说严谨的名家正史,不仅给您带来阅读的乐趣,也能给您带来用得着的真才实学。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