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录(套装上下册)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知堂回想录(套装上下册) |
 |
|
 |
知堂回想录(套装上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页码:20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33649915/9787533649913
·条形码:97875336499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知堂回想录》(套装上下册)是周作人自编文集中的《知堂回想录》套装,上下2册,《知堂回想录》(套装上下册)是周作人先生生前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较为全面的回忆录,详细记录了周作人先生的一生。
作者简介 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
媒体推荐 有一点周作人是确实做到的,对于自己‘写’下的‘历史’的每一页,他都没有半点忏悔之意。他也同时拒绝了将自我崇高化,英雄化的蛊惑,只是像一个‘走了许 多路程’的‘旅人’,平静地说,甚至有几分淡然地,讲着自己的‘故事’,一些‘平凡的事情和道理’。——他终于把‘评价’留给了历史与后人,保存了一个完 整的‘智者’的自我形象。
——钱理群《周作人传》
他(周作人)的文风,可用龙井茶来打比,看去全无颜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前人评诗,以“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来说明神韵,周氏小品,其妙正在“神韵”。
——曹聚仁
编辑推荐 《知堂回想录》(套装上下册)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读者从中可对周作人先生的一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目录 第一卷
一 缘起
二 老人转世
三 风暴的前后上
四 风暴的前后中
……
第二卷
六五 往日本去
六六 最初的印象
六七 日本的衣食住上
……
第三卷
一0四 去乡的途中一
一0五 去乡的途中二
一0六 从上海到北京
……
第四卷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一辜鸿铭,二刘申叔
一五六 北大感旧录二——三黄季刚
一五七 北大感旧录三——四林公铎
……
后序
……
文摘 第一卷
缘起
我的朋友陈思先生前几时写信给我,劝我写自叙传,我听了十分惶恐,连回信都没有写,幸而他下次来信,也并不追及,这才使我放了心。为什么这样的“怕”写自叙传的呢?理由很是简单,第一是自叙传很难写。既然是自叙传了,这总要写得像个东西,因为自叙传是文学里的一品种,照例要有诗人的“诗与真实”掺和在里头,才可以使得人们相信,而这个工作我是干不来的。第二是自叙传没有材料。一年一年的活了这多少年岁,到得如今不但已经称得“古来稀”了,而且又是到了日本人所谓“喜寿”(喜字草书有如“七十七”三字所合成),那么这许多年里的事情尽够多了,怎么说是没有呢?其实年纪虽是古稀了,而这古稀的人乃是极其平凡的,从古以来不知道有过多少,毫没有什么足以称道的,况且古人有言,“寿则多辱”,结果是多活一年,便多有一年的耻辱,这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 话虽如此,毕竟我的朋友的意思是很可感谢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他原来的好意,却也不想完全辜负了他,结果是经过了几天考虑之后,我就决意来写若干节的《药堂谈往》,也就是一种感旧录,本来旧事也究竟没甚可感,只是五六十年前的往事,虽是日常琐碎事迹,于今想来也多奇奇怪怪,姑且当作“大头天话”(儿时所说的民间故事)去听,或者可以且作消闲之一助吧。
时光如流水,平常五十年一百年倏忽的流过去,真是如同朝暮一般,而人事和环境依然如故,所以在过去的时候谈谈往事,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可是现在却迥不相同了。社会情形改变得太多了,有些一二十年前的事情,说起来简直如同隔世,所谓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我想这就因为中间缺少连络的缘故。老年人讲故事多偏于过去,又兼讲话唠叨,有地方又生怕年青的人不懂,更要多说几句,因此不免近于烦琐,近代有教养的青年恐不满意,特在此说明,特别要请原谅为幸。
二 老人转世
我于前清光绪十年甲申十二月诞生,实在已是公元一八八五年的一月里了。照旧例的干支说来,当然仍是甲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确是多难的一年;法国正在侵略印度支那,中国战败,柬埔寨就不保了。不过在那时候,相隔又是几千里,哪里会有什么影响,所以我很是幸运的,在那时天下太平的空气中出世了。
我的诞生是极平凡的,没有什么事先的奇瑞,也没有见恶的朕兆。但是有一种传说,后来便传讹,说是一个老和尚转生的,自然这都是迷信罢了。事实是有一个我的堂房阿叔,和我是共高祖的,那一天里出去夜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