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思索:张亚勤解码创新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变革中的思索:张亚勤解码创新 |
 |
|
 |
变革中的思索:张亚勤解码创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2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121097416
·条形码:97871210974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变革中的思索:张亚勤解码创新》收录了张亚勤博士近年来在IT研发、产业趋向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心得与思考,展现了他对创新的理解及对时下中国乃至全球IT产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独到分析。不仅如此,作者还不吝与读者分享他在人生路上的点滴感悟,一颗赤诚的中国心跃然于字里行间。相信每位读者都会从中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张亚勤,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技术战略和业务。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拥有30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是跨国公司在华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也是微软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研发及产业合作的研发基地。
张亚勤博士是通信和软件领域世界级的科学家。他于1999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首席科学家,在2000~2004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4年晋升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回到微软总部掌管微软全球移动及嵌入式产品Windows Mobile以及Windows CE平台。他是领导微软进入PC之外市场的核心领军人物。
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博士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Fellow of IEEE)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拥有60项美国专利,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张亚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参与过多种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全球20所大学的校董或名誉教授。他是美国杰出华人组织“百人会”的成员(Commlttee of 100),积极推动中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媒体推荐 张亚勤领会了勤奋和承诺的真正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辛勤的工作,他的成就对大家无疑也是一种巨大鼓舞。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由张亚勤博士带领的微软中国研发团队所做的工作是令人惊奇的。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和亚勤相处一个星期,就会感到他非常特殊,他是世界的财富。
——乔治·华盛顿人学教授,皮克·霍兹
编辑推荐 《变革中的思索:张亚勤解码创新》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专业书评 张亚勤领会了勤奋和承诺的真正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辛勤的工作,他的成就对大家无疑也是一种巨大鼓舞。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由张亚勤博士带领的微软中国研发团队所做的工作是令人惊奇的。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和亚勤相处一个星期,就会感到他非常特殊,他是世界的财富。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皮克?霍兹
目录 Ⅰ 解码创新
没有藩篱的21世纪
智能计算和“聪明机器”
展望个人电脑的未来之路
全球软件产业的现状、趋势与挑战
数字娱乐——缤纷生活的新起点
云计算三部曲
Ⅱ 中国智造
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主创新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百川异源皆归于海
IT=IP+IQ
让信息化驱动经济复苏
软件公司的技术战略
Windows7的“中国DNA”
Ⅲ 管理心得
向巴菲特和韦尔奇请教管理之道
重读《孙子兵法》
中国企业该如何“过冬”
逆境中的领导力
高科技人才管理的五个方程式
打造企业软实力
Ⅳ 我和微软
第一次向比尔·盖茨汇报
微软技术节——燃烧智慧的“狂欢节”
倾情研发十年记
我的导师,我的朋友
梦想·激情·信心
V 心灵记忆
与基辛格博士重逢
“一英里”和“一百年”
胡锦涛主席访微软——难以忘怀的时刻
我的奥运故事
放飞的爱——母亲和我
爱和勇气
附录
少年班传奇
一个公司和一个国家的智慧握手
……
文摘 插图:


网络革命中的趋势与规律呈现如下。
1.21世纪的新“四化”
21世纪的新“四化”——“技术全球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本地化”以及“服务个性化”。万里长城数百年前还有将军远镇、戍卒逡巡的作用,而在今天,这道坚固屏障的象征意义却已完全取代了其实际功用,原因不言而喻。其实,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分化瓦解着国家、种族这些或有形或无形的“壁垒”,这种趋势发展的终极便是“技术全球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本地化”以及“服务个性化”的结局。过去在IT产业,厂商、公司往往会有自己独立的封闭的标准,而这些标准也大抵互不兼容(如Mac、PC、UNIX)。随着通信领域与计算领域的逐渐融合,制定一个全球化的、为所有参与竞争者所共同遵循的标准势在必行,况且技术本身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国家、民族乃至文化的范畴。而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的公司”也终将向力图挣脱一切羁绊的“公司的国家”的方向和平演变。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与服务的未来发展却恰恰相反,需要强化某些特定条件:由于不同地域的用户,实际需求不同、消费心理不同、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即便是基于同一技术平台,实现同一最终目的,其产品市场与服务也可能大相径庭。以上网为例,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如计算机、机顶盒、WAP手机、PDA等)实现,而这些产品的价位不同、目标市场不同,服务承诺亦不同。21世纪的企业将更专注于发展核心部分的产业,而非核心部分的边缘产业则可能被外包出去,成为其他公司的赢利核心——看上去那些小、专、深的公司的发展前景似乎要比传统的大、广、浅的巨无霸企业更明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