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精神的驿站(哥伦比亚大学访学记)

2010-04-26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1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36056702/9787536056701 ·条形码:978753605670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精神的驿站(哥伦比亚大学访学记) 去商家看看
精神的驿站(哥伦比亚大学访学记) 去商家看看

 精神的驿站(哥伦比亚大学访学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1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36056702/9787536056701
·条形码:97875360567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精神的驿站(哥伦比亚大学访学记)》为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记《精神的驿站》,她以生动温润而不乏思想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自己在异域经历的事情。徐春莲,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1989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散文、报告文学集《寻找精神家园》、《隔洋对话:母女两地书》、《用心触摸世界》、《幸福是如此简单》等13部共400多万字。作品曾多次获奖。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广东省首届优秀中青年出版工作者、广东省优秀期刊工作者标兵等。
作者简介 莲子,原名徐春莲。1956年生。1980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广东省妇联兼职副主席、家庭期刊集团管委会主任、家庭杂志社社长,编审,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寻找精神家园》、《只因那醉人的一瞬》、《用心触摸世界》等11部作品,作品曾多次获奖。1998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1999年获中国出版界最高荣誉奖——中国韬奋出版奖。2004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理论界、新闻界、出版界、文艺界)人才,成为我国出版界11位领军人物之一。
媒体推荐 我的朋友、知名作家莲子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她这本关于造访我的家乡——纽约的书,阅读起来成为一种享受。我们很高兴在她访问纽约期间,与她一起共度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我们热切地期待她的下次来访及下一部大作。
——国际期刊联盟(FIPP)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唐纳德·库姆菲尔德
莲子的新作《精神的驿站》,是她又一次文化之旅的艺术印记。她以生动温润而不乏思想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自己在异域经历的事情,从陌生而新奇的景象中发现了诗意,领悟生活的律动,召唤出种种美的感受,并将其转化为境界的营造,让人们随着她的笔触去了解、领略一种新的文化。笔底风华,诚多异趣。
——著名文艺理论家,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绕芃子
编辑推荐 《精神的驿站(哥伦比亚大学访学记)》:莲子的新作《精神的驿站》,是她又一次文化之旅的艺术印记。她以生动温润而不乏思想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自己在异域经历的事情,从陌生而新奇的景象中发现了诗意,领悟生活的律动,召唤出种种美的感受,并将其转化为境界的营造,让人们随着她的笔触去了解、领略一种新的文化。笔底风华,诚多异趣。
目录
艰难的求学之路\1
安营扎寨曼哈顿\10
开学第一天\13
又见老唐\23
纽约警察和“帮派克星”\31
地铁车厢看街舞\38
长岛上的美丽庄园\43
穿行纽约“后花园”\48
“9·11”后的纽约市消防局\52
赴艺术的盛宴\56
到百老汇看戏去\59
世界进入北京时间\62
母女同游哈佛\68
果园和酒庄之旅\74
闯华尔街的中国女孩\81
徜徉“世界的十字路口”\84
五环旗的感召\89
斯奈德教授和“帝国的迷思”\93
夜泛哈德逊河\98
了不得的西点军校\102
品牌的诱惑\107
浓浓的乡情\112
美国政府的危机\119
哥大的“中国面孔”\123
别纽约\130
世界上最牛的“钉子户”\135
硅谷和它的摇篮\139
生日的盛宴\143
三访世界影都\152
镶嵌在圣地亚哥海湾的美玉\155
跋精神的驿站\161
……
文摘 艰难的求学之路
2008年7月28日
2008年7月28日,我第三次飞往美国。
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我是以学生的身份到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学。
这次出访,便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内涵。
行前,在广东省委党校培训的时候,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班式,胡部长给我们作了开班动员讲话。省委组织部还请来上一期哥伦比亚大学高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出国培训班班长刘友君,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大家介绍哥大的学习和生活。刘友君是广东省社会劳动保障厅厅长,一个富于激情且带有几分幽默的江浙男人。他十分动情地讲道:“工作多年已人到中年,还能有机会来到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考察,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也许还是最后一次。”
这话让我很有同感。
是啊,工作了30多年,如今已到了知天命之年,特别是中国刚刚经历了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举国上下都在节约经费,节衣缩食,组织上仍然不惜花费巨资让我们出国访学,而且又是在世界闻名的一流学府,这机会实在是不可多得。
我相信,这样的机会,不会有第二次。
长期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让我十分向往那种单纯的捧一本书就可以在树荫下坐上半天的校园生活,希望自己能以一种最简单的生活方式,身心放松地享受哥伦比亚大学的每一天。
欣喜、激情伴随着几许期待,开始了漫长的飞跃太平洋之旅。
清晨6时半,我准时到达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1号贵宾厅。
踏进贵宾休息室时,我发现,班上的几十名“同窗”已陆续先行到达,有趣的是,几天前都还衣冠楚楚好一副领导派头的市长厅长们,都不约而同地卸去了一身肃穆的冠冕,换上了旅游鞋、背囊甚至牛仔裤之类的行头,一眼望去,跟一个队伍庞大各式人等皆有的旅行团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只在于,旅行团的人一聚在一起,不是大声说笑,就是热火朝天地讨论到哪里购物最好或是什么地方好玩。而他们不同,要么坐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地闭目养神,要么就是在认真读报,有谁进来了,互相点头打个招呼就是。这是官场生涯把人给训练的。至于行头,那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变革,休闲的观念已越来越普及使然。休闲,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流行的重要生活方式,时尚风气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清新淳朴的自然和轻松。
我们乘坐的是日本航空公司JL660航班,先飞东京,再转乘美国西北航空公司AA168航班飞纽约。
行前的忙碌、纷乱,都随着飞机呼啸着冲上蓝天而被抛得一干二净。
没想到,出师不利,意
……
后记 2008年的夏天,于我来讲,是一段难忘的日子。
每天清晨8点,我准时从曼哈顿48街出发,乘坐地铁到哥伦比亚大学去上学。傍晚时分,我常常徜徉在纽约中央公园和时代广场。日复一日,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不料,把这些既单调又愉快的日子拢在一起,便仿佛拾起了一挂珠串,风情如珠,意趣似串。
这是我意想不到的。
意想不到的还有,这段远离工作俗务,让自己体味到彻底放松的日子里,我那负笈英伦六载的女儿居然就在我身边。这是上苍赐予我的福祉!
我感激不已。
女儿在身边,生活便变得美妙可人。我时时刻刻被亲情氤氲,被幸福环绕。满溢的幸福感竞也使我无意间将这些愉悦的感受和星星点点的体悟形成了章句。当然,它是个体的,充其量也只是自己随着年岁渐长,独自翻捡,回味人生的一点慰藉而已。或者,换句话说,它并不深刻,也不够厚重,只是流自心底的一份真诚与自然。不过,如今,能有真诚与自然,并能在生命的悠悠岁月中留下一分属于自己的心情和念想,就足够了。更简单的,还可以说,这是2008年的夏天,留给我的私人感觉,是我的精神驿站。
我似乎更喜欢后一种说法。
商品社会,金钱论世,世风日下。身外的生活诡谲莫测,世象幻化倥偬,感情日益淡薄,爱情选择了背叛,人格痛苦地撕裂,理想在物欲与虚荣中毁灭……这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我们在向明天跋涉的途中就伤痕累累,狼狈不堪了。因而,能有一段超脱的、远离尘嚣纷争的时光,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
太阳温柔地爱抚着2008年8月的纽约,使它散射着季节的热情和馨香。我的幸福和愉悦热烈而丰盈地伴随着八月的阳光生长。而今,它一直堆在我的心里,并将在心灵上镌刻下来。
果真,它是我永远的精神驿站了。
莲子
2009年2月4日于广州沁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