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一间无尽的舞厅

2010-04-26 
基本信息·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页码:14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805747954 ·条形码:97878057479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一间无尽的舞厅 去商家看看
一间无尽的舞厅 去商家看看

 一间无尽的舞厅


基本信息·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页码:14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805747954
·条形码:97878057479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四大斑竹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它就隐藏在一座高楼的中层,那不上不下的位置,像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情场老手,也像一个地位正在下滑的高级娼妓,既与上层保持着无法割舍的联系,也给下层以某种快要到手的希望。它的霓虹灯与别的灯一样,总不是在一种仪式中放出光彩,而像是在仪式上那种坐在台上的美女向台下的某位刚出道的少年投去的秋波。我所说的仪式主要是指那种表示场面的过程,总是带有隐秘性,这样,从下往上望去,人们总是很难窥探到它真正的面目。
作者简介 诗奴,亦名游刃,本名游锦寿,现居福建。发表诗歌、散文、评论作品等多种,近年潜心经营网易·现代诗歌论坛。
媒体推荐 后记
命名往往过于艰难,因为它的实质就是创造。长岛兄要我给这个文集取个名字时,我还真感到有些为难。这些零零碎碎缺乏内在逻辑一致性的文字,存在着一个甘于被统领的标题么?斟酌再三,姑且就用集子中的一篇文字的标题——仿佛月光下醉汉的脚步,化出其中六字,以“仿佛月下醉步”做为书名。
醉汉的脚步,说句老实话,这些年来,我很少喝酒。上个世纪最末的一年,旧病发作之后,得到一个医嘱:戒酒。这几年来,印象之中,只醉过一次;再好的朋友凑在一起,他们也能够容忍我对酒的熟视无睹。平时罕为喝酒,要说领略了酒中滋味,自不乏夸张成分。不过,终究醉过一次,而我深信那次的醉,虽然没制造出什么月光下摇摇晃晃的脚步,但一定醉到深处。
因为身体的缘故,我的生活仿佛就简单到与碟为伴。沉浸于其中,以至仿佛遗忘了现实,这点我的一些亲朋都对我不时提出善意地劝谏,说过日子要现实一点。也许根本上是我踏人了迷途,我已把那并不存在的幻想当作现实,我执意于不违拗个己情性:我的现实就是在书和碟子面前,在那些想像的图景中,与之对话,与之调侃,任那些未到场者介入我的生活。为此,这些碎片式的文字,随机漫步游走,就成了这个集子中的主体:一块对话中的生活,一块声色犬马,还有一块就是胡侃杂谈。
这些文字发表过的很少,它们天生具有虚幻的性格。冀望现实中有莫逆于心的知交出现常常过于奢侈,而在那虚拟的世界当中,我们有机会与许许多多的朋友相遇。这些朋友大抵在虚拟中交往着,但他们真的存在;他们隐匿于真实名字之后。隐匿不隐匿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在他们编织的句子当中,自可见到一种情性,一种思想和一种精神。存在丰富多彩,世界繁花似锦,我为那虚拟世界当中汇集的各种声音而庆幸。虚幻之为现实,于我不再是什么问题。现实的物质仿佛就是由这些虚拟的句子构成,生活在别处则意味我们没有彻底放弃。我在这里,只能对那些未到场者,心怀感激——我对所有虚幻的人和事物表示我的敬意。
这个集子的刊出,得归功于所有那些在我生活中一直鼓励和帮助我的人。感谢我的父亲母亲,感谢我的同事韦茜老师、林莉老师和成天柱老师,感谢原来是我的同事现在在北京物资学院任教一直视我为弟弟的顾煜和陈炜煜夫妇,以及我的同学刘文丰和蒋小元。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他们的存在以及和他们对话的欲望激起了我尝试这类恍如醉步的文字,感谢黄敏霞和王陈莲两位同学为稿子所做的校对工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聚集起这些字,也不可能被这些字所召唤。此时此刻,我对已经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只能心存感激。但愿这种感激,能把我带到更远之处。
稻沐汗
2004年2月29日于柳州
目录
1对话中的生活
读书我变态
当我们无力倾听,激情就是
宽恕的文字和文字的宽恕
爱无立锥之地的先锋冬妮亚
仿佛月光下醉汉的脚步
……
文摘 书摘
很早的时候,读过初唐一位诗人一首写琴的诗,在他留下的五十二首诗以及一些残句里,作为酒徒、隐士、琴师、田园诗派的先驱、农民和业余卜者,他通过描写琴来表达自己隐逸的志趣,他粗略地对制琴材料描写一番后,与以往所有怀才不遇的诗人一样,在这首短诗的最后一句他提到了钟子期、根据诗人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信,我们得知他所用的那张素琴是朋友送给他的。诗人用他的琴弹奏过人们熟知的《广陵散》和《楚明光》,用散文家吴均在《续齐谐记》里的话来说,这两首曲子“非艳俗所宜,唯岩栖谷饮者自娱”。十五年前,我为有《广陵散》和《楚明光》的夜晚心生钦慕。幽篁里的琴声与长啸,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如今望穿岁月,我能看到的又是些什么呢?诗人被围困在迷宫的中心,直至贞观十八年,一切都无可避免,那些无节的大醉,那些宦海生涯和辛苦的耕作,缓缓地向后掠去,把他逼到了尽头。现在,作为卜者,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的卜算是为自己的,唐代吕才在为他的诗集撰写的序言里,作了这样的描述:“临终自克死日,遗命薄葬,兼预自为墓志”。他提笔的夜晚,我不知道信奉独身主义的那位邻居还能否听到他的琴声?
我喜欢废墟,喜欢一个人的侧面、音乐和诗的片断。进入我的冥思的这些局部,其边缘是模糊的,因而它们无限的背景贴近了我漫无边际的精神漫游。
当我慢慢地习惯了现实,我发现我的有些冥想并不离谱,反而让我感到心安。一个走向火焰的人与二个走向音乐的人并无本质的不同,并且使他们走过的道路成为优美而短暂的片断。在火焰与音乐的另一面,则定然是无边的黑暗与寂静,进入那里的人我们无从理解。但是我们却能发现并且不十分准确地描述它。按照冥相最古典的定义,它应该是一面不需要光的镜子,这显然与耳朵的功用有些相近,是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不可或缺的。
但是到了尽头,镜子消失,只剩下最简单的几句话,凭着我无法接受的理解方式,时间把这几句最简单的话,与那些死去的人们的话混在了一起,这便否定了我的冥想,使我不得不怀疑它的伪造性。
有一次,我竟以为自己是一位老琴师,春夜的柔情无边,幽竹为轻雾掩映,窗外的三两枝桃花似乎干扰了我的远眺,使远山看上去更加不真实。琴声缭绕,仿佛春水漫上简朴的居室。春水漫上我的双腿,我摆脱了双腿,因为我不需要双腿;春水漫上我的胸膛,我摆脱了胸膛,因为我不需要胸膛;春水漫上我的头颅,我摆脱了头颅,因为我不需要头颅……
作为琴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