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540216948 ·条形码:97875402169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人海栖迟 |
 |
|
 |
人海栖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540216948
·条形码:97875402169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天下智慧
内容简介 《人海栖迟》内容简介:本著作,大部分系拼凑已发表过的旧作而成,都是与北京拉得上关系。它像全素斋的拼盘,尽是北京的风味。本著作中收集了一些下走的骈文酬世之作。吴小如老师曾以一个字评之:“浅!”真是洞彻肺腑!多从小学习酬世,一因老北京应酬多,二因我家和我姥姥家均无成年男丁,因而出道甚早。我学习写各种应酬对联,写应用型骈体文,均是为此。
编辑推荐 《人海栖迟》是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上篇
人海
就读北京育英中学(1943-1949)
附1 萧的岑学长哀辞
附2 张仁佑学长传略
附3 送别老同学挽联
附4 送给1949届老同学的寿联
记1947年北平秋季运动会
《富连成三十年史》新印小记
京剧富连成科班的东家——外馆沈家
中篇
记老北大出版部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读后
抗战时期北大学生存在图书馆的书
我的马氏书情结
藏书家身后盖印
仰望周燕孙先生
王了一先生与《文史知识》评联
想念阴少曾先生
纪念周太初先生
朱季黄先生与《文史知识》
劫馀有成慰平生——纪念姜纬堂同志
阎君墓表
重修国氏族葬墓表
王有三先生百年祭
《冷庐文薮》序
《中国善本提要》读后
读《伯希和劫纪录》
“舒学”小记
侍坐话“毛边”
下篇
《北京民间生活百图》影印本前言
《京师地名对》及其作者巴哩克杏芬女史
京味文化与北京的对联
《北大百年百联》弁言
老北京的自行车
文昌院记
中国农业大学校庆铸钟铭文
北京大学图书馆纪念先贤铸像铭文
选堂先生米寿献辞
恭祝秋浦周先生并沈夫人米寿暨结缡七十载寿序
《锦灰堆》读后
《蠢斋说墨》跋
《古籍整理浅谈》弁言
《清代敕修书籍御制序跋暨版式留真》序
从《新编全本季木藏陶》的出版谈起
《四库存目标注》序
《佛教美术丛考》序言
古籍研究的集成型必备资料——推介新出版的《古籍题跋丛刊》
读书人的藏书记录大观——读《影印(玉函山房藏书簿录)》
读《张政娘文史论集》中有关《封神演义》的论述志感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读后
《全汉赋校注》评介
中国民俗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推介《中国民俗研究史》
敬观傅益瑶女史创作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图》书后
读孟昭晋的书:《书目与书评》
异书人手意凄迷——读《老饕漫笔》
《佛光的折射》新版出版说明
后记
……
序言 我原来起的书名是《侧身人海叹栖迟》,用的是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景仁)的诗句。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赵珩世兄以为,书名不宜过长。他建议就用《人海栖迟》便了。我认为,一则,他的意见很对,很好;二则,作者最好听出版社的,没有亏吃。可是,我用黄氏的诗句,原意是什么呢?
“人海”的一个特定涵义指北京,读者一看这本拙作的开宗明义头一篇《人海》便知。“栖迟”,有“游息”或“滞留”等中性义;有“久居一地而漂泊失意”的带感情色彩的偏向义。在前后加“叹”,如陆游《上郑宣府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叹。”以及我们前引黄氏的诗句,就有点“坐宫院自思自叹”的情绪了。我已到“瓶花帖妥炉香定”之时,早就连哭都哭不出来啦!居然自欺欺人,冒出点情绪来,很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劲头了。其实,翻成白话,“人海栖迟”就是“在北京居住多年而毫无成就,乏善可陈”之意也。说到“侧身”,《汉语大词典》中下的定义,有“倾侧其身,表示戒惧不安”和“厕身”、“置身”等涵义。总之是不敢正坐,起码有点谦虚的意味吧。我用黄氏诗句全句,也是为了表现出这种意趣来。压缩成《人海栖迟》,未为不可。
文摘 插图:


侍坐话“毛边”
我年轻的时候,先后听家母和两位图书馆学界的老先生闲谈中议论过“毛边本”。现在把记忆混编在一起,简单汇报。
老先生说,毛边本始于欧洲。真正的毛边本的规格是,只裁地脚(下切口),不裁天头(上切口)和翻口(外切口)。洋装书直立在书架上,裁了下切口即地脚,就和一般的裁去三边的书一样,容易站立。不裁天头和翻口,目的有二。一是相信对方一定会裁开看的,这是把对方当知音看待。因此,毛边本是持赠给好朋友的,应属于非卖品。另一个目的是,看书时,一般是翻阅书的翻口即外切口一侧。看的时间长了,书边会变脏发黑。那时,可以用大型切纸刀顺着边切一刀,边上就又干净了。
解放前,书摊上可是常卖毛边本。鲁迅的著作毛边本较多。我就有一本三侧均属未切的“毛边”的《中国小说史略》。老先生说,这都是书商粗制滥造。因为,它们是三侧都没有裁切的,应视为没有经过剪裁工序的未出厂残品,不是真正的毛边本。而且,毛边本是作者为了送人特别定制的,版权页上虽有定价,照理说,是不应上市流通的。我问,鲁迅送人的是不是也属于三侧不切的书,老先生笑而不答,以后在谈到类似的问题时,只是说,日本人制造的毛边本,三侧不切的颇多。日本人学欧洲人,没学到家。
老先生还说,装订得好的送人用的毛边本,作者在送人时,常常附带送一把裁纸刀。讲究的裁纸刀是用象牙磨成的薄片状的刀,便于夹在书中附送的,兼具书签用途。也有精致的钢刀,不能当书签。
这时我想起,解放前后在北京东安市场,卖刀剪的商店里常卖各式各样的中国式带鞘的腰刀或宝剑形状的小型刀剑,而且往往十二个一打,放在精制的匣子里售卖。我母亲是留学法国学装饰的,告诉我说,这些是裁洋装书的书刀。我那时认为,当时国家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哪有闲钱买这个。我母亲却说,外国人一买起码一打。后来想起来,一问老先生,果真是配合毛边本使用的裁纸刀。外国人一次买很多把,为配合新书送人无疑。中国小型刀剑配洋装书,想来别有风味。
老先生又说,人家送你这样的毛边本带书刀,你要是不看,就是大不敬,纯属看不起人了。起码也得裁开,装装样子。老先生说,丘吉尔送一部自己的著作给一位贵夫人,这位夫人在当时尚属英国殖民地的开罗有一幢别墅,欧战时,夫人搬到别处,别墅空着,丘吉尔到
……
后记 有关此书的许多情况,“前言”中大体上作了交代。排印校对过程中,发现尚有一些小事得向读者说说,就写此“后记”。
“就读育英中学”一稿,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认为是赵允平学长与我的合作。插图均为赵大学长手绘,没有这些图,文字稿定然黯淡无光。如果看成是以文字为图画作说明,才准确合理呢。赵大学长与我,自1949年离开母校后从未见过面。这次合作,也只是我贸然打电话给他,他一诺无辞,三天后即将材料寄来。我认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绘画,老师们的风采才得借此以存,它们定会受到写校史的后来人的重视与采择。
解放后,墓地越来越寸土寸金,丰碑大碣基本上消失,代之而兴的是言简意赅的小型碑志。我因友情驱使,有时承乏此项文字差使。这里登载的几统碑志文字稿,选的是其中与北京和我个人关系最深远最密切的。深远,是逝者或其亲属与我早有深交。例如,阎中雄和他的哥哥中英(首都图书馆研究员,文献部主任),国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国仲元(驻美大使馆一秘)和国锦元(鹤壁师范学院教授),都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结识的,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而且越走越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