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

2010-04-23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32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800805034 ·条形码:97878008050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 去商家看看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 去商家看看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32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800805034
·条形码:97878008050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虽无社会保障的名称,但却存在着种种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的机构和制度,实际上已发挥了社会保障的作用。与西方早期以基督教会为主从事济贫与慈善事业不同,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均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看作政府的责任,所以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多有建树,屡见创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不仅时间较早,而且出现了法制化倾向。
本书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尤其是重点考察了明清时期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民间社会主持的以社区为中心的慈善事业和宗族面向族内贫困人员所实行的社会救济。国家政权、民间社会和宗族在实行社会保障、救助社会弱势人群方面进行互动,形成合力,织就了笼罩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促进了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植根于中国社会深厚的土壤,因时发展,日趋完善。因此,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应该从具体国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而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成为很好的借鉴。
作者简介 生于1977年5月,江苏省兴化市人。199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在中学执教2年。迄今已在《中国地方志》、《中国农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推荐 在当今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潮流下,本书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重点考察了明清时期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分析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绪论/1
上篇 传统社会保障
第一章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13
一、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以民为本"/13
二、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周礼》的记载/15
三、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架构:《管子》的论述/21
……
文摘 书摘
迄今为止,许多论述社会保障制度的论著,在追溯社会保障制度的源流时,往往依据国外的情况,而忽略了对中国历史上历代政府所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考察。实际上,早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国即已出现了后世所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此后,尽管王朝有更迭,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的措施越来越具体,覆盖面越来越广阔。因此,社会保障虽说是一个现代名词,其实在中国早已有之,并且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政府介入早,介入程度深。在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今天,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显得非常必要。
一、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以民为本”
先秦时期的阶级社会刚刚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氏族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平等互助的传统不能不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生重要影响。但是,构成以社会救济为特征的先秦社会保障制度思想基础的,应该说是“以民为本”即所谓的民本思想。
“民”历来就是作为“君”——统治者相对立的群体概念而存在的。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的作用就渐渐为统治阶级所认识。学术界一般认为,对民的重视是从西周代商开始的。实际上,尽管商代统治者一再强调尊崇上帝、“恪谨天命”,但早在商朝开国之主成汤时对民的重要性已有所认识,从而采取了不同于夏桀的利民、保民之策;商代中兴时期的君王盘庚也曾有过“罔不惟民之承’、“式敷民德”等说法②,指出要顺民之欲、施德于民。然而,商代后期,商王失德,以致于重蹈夏桀亡国之辙。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周文王力行仁政,采取惠民、保民之策,“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③,得到民众拥护,国力日趋强盛,为武王翦灭“泱泱大国”商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朝建立后,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夏、商之亡在于失民,因而一再以继承和发扬文王保民政策自励。周公摄政时,反复教导分封于卫的康叔要以文王为榜样,施行德政,“用康保民”。那么,如何进行“保民”呢?就是要明德慎罚,以德治民。欲要“万年惟王”,便须“子子孙孙永保民”④。周公看到了民意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民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的观点⑨,以“保民”作为得民的手段,通过实行爱护民众的政策换取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可以认为周公已经初步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民本思想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家们尽管政见歧出、学说不同,但在重视对民的
……
热点排行